跳至主要内容

斋月的经文——Nouman Ali Khan Part2


这篇博文将涵盖这个经文的第二个短语,即:
هُدًى لِّلنَّاسِ وَبَيِّنَٰتٍ مِّنَ ٱلْهُدَىٰ وَلْفُرْقَانِ
指导世人,昭示明证。

你可以在这里阅读第1部分:《斋月的经文》- Nouman Ali Khan Part 1

在这个短语中,真主描述了关于《古兰经》的三个方面。真主(SWT)在这里描述了《古兰经》的作用,这被称为“haal”。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haal”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形容某物,比如说那辆车是绿色的,或者那个人很高,这被称为形容词。所以高个子的人,无论坐着还是躺着,他还是高个子。这是一个不会受到影响的品质。而“哈尔”不是某种永久的品质。哈尔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例如,如果我说“人在走路”,那么这不是某种永久的品质。这是一种你可以看到的东西。当语法上的某物被描述为“哈尔”时,它不仅仅是某物的品质,而且还是一种活生生的体验。这三个关于《古兰经》的描述在这里是“哈尔”,因此它们不仅仅意味着《古兰经》具有的品质,还包括从《古兰经》中获得的体验。这些体验可以被感受到,并且可以在行动中看到。

让我们首先了解第一个品质,即“هُدًى لِّلنَّاسِ”(Hudan linnas)

它简单地被翻译为“指导世人”。因此,由于它是“哈尔”('haal’),这意味着《古兰经》的指导不仅仅是它具有的一种品质,而且是一种体验。就像一本有生命的书。给你指引的人被称为导游。在阿拉伯语中,导游被称为“هَادٍ”(Haadi)。但是,那个人并不是你的指导。在指导和导游之间有着区别。阿拉伯在这里使用了“هُدًى”(Guidance)这个词,这是一个不定式,并没有使用“هَادٍ”(Guide)。在这里需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是,使用不定式的形式表明你不可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指导。这是唯一可用的指导。这就是它。

第二件需要注意的事是,《古兰经》区分了知识和指导。有些人知道很多信息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有很多指导。很多时候,我们混淆了知识的增加与指导的增加。只有在我们将其用于指导时,增加才是有帮助的。有时你会遇到一些知识很少的人,但他们总是在运用这些知识。这让我想起了《古兰经》中的“山洞人”的故事。这些人既不是学者,也不是先知。他们甚至不知道任何先知、启示或书籍。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只有一个神应该被崇拜。他们致力于这一件事情,对抗最不可能的反对意见,这就足以成为他们的指导。
所以当真主说《古兰经》是指导时,很多时候我们强调学习《古兰经》的知识,语法和《古兰经》的解释。但在斋月里,真主说我把这本经典送来,作为你在生活的每一个转折点都会像咨询一样使用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人在每个重要的转折点都会去寻求建议、咨询和决策。这就是《古兰经》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当遇到选择时,我会去阅读真主的经典,了解真主希望我做什么,而那来自《古兰经》的指导将变得具体生动。

真主把这本经典送来,为了引导那些希望寻求其指导的人的心灵和思想。它将为他们带来生机。无论《古兰经》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指导,保证的是它是我们的更好的选择。那么,无论它看起来有多痛苦,它都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只要我们还在呼吸,《古兰经》就对我们所有人都是活着、开放的。

现在让我们了解第二个特质,即“明显的证据来自指导”。这被翻译为“昭示明证”。既然真主已经说了给人类指导,那为什么还要说从指导中得到的明显的证据,因为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它有自己的目的。事实是,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告诉我走这条路,但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是通往目的地的正确路?我需要证据。你的指导是可靠的来源吗?换句话说,给别人指导是一回事,说服他们这是正确的指导又是另一回事。所以真主说,我不仅给你指导,还给你自明的、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个指导是正确的。

在其他先知(愿主福安之)那里,奇迹(证据)和指导是分开的。例如,穆萨(愿主福安之)获得了奇迹,如分开海水、手杖变成蛇等,而《讨拉特》则作为指导给了他。因此,证据是一回事,指导是另一回事。但在《古兰经》中,真主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即信息和证据是一体的。《古兰经》本身就成为了它的证据,同时《古兰经》也是要遵循的。真主在《古兰经》中说,如果他们深思熟虑,就会知道如果这不是来自真主以外的东西,他们会发现矛盾之处。他们只会发现它是来自主的源头,与之一致。

第一个意义是,对于任何寻求证据证明《古兰经》是真主的话语的人,他们真诚地提出这个问题,并来到《古兰经》,《古兰经》将会向他们证明自己,不仅一种方式,而是多种方式(因为使用了“bayyinat”,是复数形式)。关于“bayyin”和“bayyinah”的另一件事是,它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这意味着《古兰经》不需要外部事物来证明自己,它本身就携带了证据。现在我们生活在科学时代,一些人会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来证明《古兰经》是真主的话语,因此《古兰经》来自于真主。这成为了使用外部的知识来源来验证《古兰经》的方法。

然后这些外部来源成为了《古兰经》的“Mubayyinah”,也就是清晰的证明。事实上,科学在不断变化。100年前还是科学事实的东西,现在却成了一个笑话。而《古兰经》在1400年前仍然是当初的样子,当时根本没有科学发现。这就是为什么《古兰经》本身就是证据的原因。

让我们再理解一件事。"清晰"和"简单"之间有区别。这两个词经常被混淆。如果我说2加2等于4,那么这既是简单又是清晰的。现在我们来举一个教授教授量子物理学的例子。他写下整个黑板都能容纳的计算公式。对于他来说,整个计算是"清晰"的。但肯定不是"简单"的。因为如果你有一个复杂的问题,那么你可能会有一个复杂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在清晰的情况下才有效。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必须是简单的。《古兰经》正在回答一些最复杂的人类问题。《古兰经》从不声称它是"baseet"(简单的)。《古兰经》不断声称它是清晰的。

真主甚至说他让它变得容易。但他没有说他让《古兰经》容易理解。他说,他让《古兰经》变得容易是为了记忆真主,即为了回忆真主。因为像敬畏真主、对真主寄予希望、寻求宽恕、赞美真主等提醒在《古兰经》中都非常容易。这意味着精神提醒是容易的,但当你想深入理解《古兰经》的深度和清晰度时,就会有学者一生都在深入研究《古兰经》的海洋,当他们走出来时,他们只带着几滴。而海洋仍然存在。万赞归主!
还有一件事,语言会不断变化。例如,我们50年前使用的英语与今天的英语不同。像"我在我的脸书上找到了你"或者"你真的很酷"这样的陈述在200年前可能会听起来很疯狂。同样,今天的阿拉伯语与1400年前的古兰经时代的古兰经语言不同。所以,之前有特定含义的同一个词,现在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古兰经中可能有一些词在1500年前有另一种含义。但真主保持了古兰经的标准。例如,1米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1米。

将古兰经翻译成其他语言100年后可能会失效。因为用于翻译古兰经阿拉伯语的词汇可能会在语言变化中获得其他意义。因此翻译会发生变化。因此,当人们认为古兰经的翻译就是古兰经时,就会出现很大问题。或者,即使人们认为掌握了现代阿拉伯语,他们就能理解古兰经的含义,也会有很大问题。

“Bayyinaat”这个词与“Mubeen”这个词有相同的词根,并且真主把这个与原始启示的阿拉伯文放在一起。“belisanan arabiyan mubeen”。有一点非常重要的要理解。翻译是有帮助的,但如果我们开始通过阅读翻译来理解,那么你就会放弃给古兰经带来清晰性的原始标准。因为通过原始阿拉伯语,古兰经获得了清晰性。大多数穆斯林不会说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语阅读古兰经。这是真主保护他的经典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古老的阿拉伯语言被保留下来,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真主确保了这一点,因为这是保留古兰经原始清晰性的一部分。这就在“wa bayyinatim min alhuda”中。所以与以前的启示不同,古兰经的原始文本不会失落。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伊斯兰与LGBT问题:重新构建叙事

以下文章基于卡尔·谢里夫·埃尔托布基博士(Dr. Carl Sharif El-Tobgui)在与保罗·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合作的《神学博客》(2022年7月17日)上的视频演讲,经过了轻微修改和注释,以便提高可读性。原始演讲的链接如下所示。 [1] 引言 今年的5月17日是加拿大反恐同、恐跨性别和恐双性恋日。在这一天,一张海报在加拿大一所大学的主持下宣传,上面描绘了两个戴头巾的穆斯林女性快要接吻的场景。 [2] 其他一些加拿大大学和高中也允许这张海报传播,以促进“多元的爱”。海报上还展示了一对混血同性恋伴侣、一对黑人异性恋伴侣以及一对由一位完全健全人和一位残疾人组成的伴侣,与两个穆斯林女性并肩,每对伴侣都在进行一种浪漫的行为。许多加拿大穆斯林对这张海报感到愤怒,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张海报明确禁止在伊斯兰教中进行的行为,却借用了穆斯林的专利象征(即头巾)。穆斯林社区进行了集体组织,并提交了一份由数千人签名的请愿书,从高中学生到穆斯林组织的领导人,要求该大学撤下这张海报。一位穆斯林写信给该大学说:“你们真可耻[...]对我的宗教进行如此侮辱性的嘲弄。” 不久之后,《LGBTQ Nation》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学撤下穆斯林社区抗议后女子戴头巾亲吻的形象》的文章。 [3] 大学最初对请愿书提出反对意见,承认这个话题是“复杂而交叉的”,但坚持海报将继续存在。《LGBTQ Nation》的文章以以下声明结束:“穆斯林文化本质上并非反同性恋:《古兰经》对同性恋没有任何规定(不像《圣经》);伊斯兰历史上充斥着公开描绘同性恋为一种美丽、平常事物的文本;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与基督教福音派、新教和摩门教相比,更多的美国穆斯林支持同性婚姻。” [4] 整篇文章从标题到最后一段都将反对海报的穆斯林描绘为不必要的“恐同者”:他们抗议的是一件据说他们自己的宗教经典没有谴责而他们自己的历史据称已经庆祝了几个世纪的美好事物。 然而,最终大学顺从了穆斯林社区的要求,并撤下了海报。这里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教训。值得祝贺的是,穆斯林社区——从那些有智慧和意识去辨别对伊斯兰教教义的颠覆的年轻学生开始,到勇敢发声的穆斯林组织给予支持——都做出了贡献。即使面对文化、政治和资本主义精英的强力议程,穆斯林社区在信仰、真理和理性方面取得了一次小而重要的胜利。 正如下文所详述的,伊斯兰教对同性...

如何保持头脑敏锐—— 谢赫·哈姆扎·优素福

在这场引人入胜的演讲中,哈姆扎·优素福谢赫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深远意义,汲取了他在多样化教育环境中的个人经历。这些环境包括传统的美国学校、马林县的一所创新实验学校,以及与西非人和阿拉伯人的互动。哈姆扎·优素福谢赫强调了记忆、语言能力和讲故事在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对电影和电视等外部刺激的依赖削弱了我们的独立性,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这次演讲主张采用一种培养对学习的真正热爱、保护儿童的纯真,并灌输对语言和文学的丰富性与美感的教育方法。演讲以强有力的呼吁结束,呼吁培育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我想欢迎大家来到这里,特别感谢约翰·泰勒·加托远道而来,讨论一个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几乎让我们打哈欠的话题,那就是教育。多萝西·塞耶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谈论教育,因为我们都经历过某种教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经历过错误的教育。她说,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学到任何东西的人,或许正是我们应该倾听的,因为他们对教育有话要说。 在来这里的路上,我在开车时想着我自己的教育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和在座很多经历过美国教育体系的人没有太大不同。我在加州上学,也在东海岸上学。我在想我的老师,因为老师是我们生活中如此有趣的人物。我想起了我的一年级老师吉尔莫太太——我记得她的名字。我能看见她的黑发,她是个非常高挑、瘦削的女士,几乎是经典的女教师形象。我的问题就是从那个课堂开始的。 然后我记得我的二年级老师,但特别是我的三年级老师威廉姆斯小姐,因为在三年级发生了一件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我被错误地指控了一件事,我记得当有人走进教室,凑到她耳边耳语时,我的那种惊恐状态。他们俩在所有这些小孩面前看着我,然后老师说:“哦,我们不喜欢做那种事情的男孩。”我完全不知所措,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我被带到校长办公室,用木板打了几下。这完全是操场上一个我的死对头的虚假指控。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品尝到不公正的滋味——我成为虚假证词的任意受害者,并因此受到了惩罚。这教会了我关于正义和不公的本质,以及当人们被冤枉、受到伤害时的感受,“injury”这个美丽的词源自拉丁语“injura”(不公)。 然后我记得进入四年级,福特先生。接着在五年级,事情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我有一个老师叫丹尼斯·哈斯林格,这是萨默希尔的开始。他读过……这是20世纪60年代,有很多实验性教学,我们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教学领域。...

折翼少年信仰史——郑益

折翼少年信仰史 毛货街中阿学校教义期末论文 折翼少年信仰史 学 校: 昭通毛货街中阿学校 班 级: 大 专 班 姓 名: 郑 益 指 导 教 师: 王 天 方 完 成 日 期: 2012/8/5—2013/1/4 目 录 前 言 一、解析无神论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二、破除对非穆斯林偏见,以爱示人 三、社会建构、边缘情景与终极信仰 四、驳宗教衰亡论 五、穆斯林生活的神圣感 六、断章取义,沉迷狭隘 七、念经大学生的使命 八、进化论的破产 九、接近发现“上帝粒子” 十、培养性灵,迈向成功 十一、疏远安拉忘创造,口是心非记主宰 十二、鬼话连篇的真实,真理之泪的涌现 十三、神圣世界的隐匿与重现 十四、中华文明的来源,信仰史观的重建 十五、从中华文明象形文字看人与恶魔(摘) 十六、 从“我”剖析投析主道的精神 十七、言什么?语什么?觉什么?悟什么? 十八、末日信仰的艺术 十九、前定—幸福之歌 尾 声 前 言 从记事起,便仿佛记得,户口上写着回族,然而并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含意,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也不知道它的要求,只记得这个民族不能吃猪肉,虽然这样说,但也经常吃.老爸只是自己不吃而已,也不阻止我;老妈是汉族,更谈不上什么禁忌了。 从小好像也听过不远处有个什么寺,但那时只是相当然的认为那里面是一群老和尚,并不知道还有清真寺这个名词,也从未听过伊斯兰、阿訇等名词,这些名词都是大学后才知道的。 刚到大学,有一个西宁的家伙叫安康,跑到我们寝室来串门,问我这是不是回族寝,让我们一起出去走走.于是我和室友杨绍欢就跟他一起出去散步聊天沟通感情,他们谈了很多莫名其秒的有关民族的事,我只是听着,也不感兴趣,只是礼貌性的笑笑.后来,我们走到了一个房子门口,他问我们礼拜不,我不知道礼拜是什么意思,就摇摇头.于是他就拿着一个像茶壶一样的东西漱口、洗脸、洗脚等.他旁边有个比较成熟的哥哥也在洗,我们简单的聊了几句,他叫沙漠,学食品的,几句简单的交谈很快就被他的气质吸引了,突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而后,他们进去礼拜了,好久好久都不出来,我和室友就没等了,直接去其他地方玩了,后来才知道那是斋月的泰勒威海拜,有二十九拜之多,怪不得要礼那么久。 过了几天,大学生活几乎进入正规后,学长学姐们组织了一个回族聚会活动,我那时对民族实在是一点都没有感情,实在不想去,后来听说是沙漠学长组织的并且他要做演讲,我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