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折翼少年信仰史——郑益

折翼少年信仰史




毛货街中阿学校教义期末论文




折翼少年信仰史




学 校: 昭通毛货街中阿学校




班 级: 大 专 班




姓 名: 郑 益




指 导 教 师: 王 天 方




完 成 日 期: 2012/8/5—2013/1/4




目 录

前 言

一、解析无神论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二、破除对非穆斯林偏见,以爱示人

三、社会建构、边缘情景与终极信仰

四、驳宗教衰亡论

五、穆斯林生活的神圣感

六、断章取义,沉迷狭隘

七、念经大学生的使命

八、进化论的破产

九、接近发现“上帝粒子”

十、培养性灵,迈向成功

十一、疏远安拉忘创造,口是心非记主宰

十二、鬼话连篇的真实,真理之泪的涌现

十三、神圣世界的隐匿与重现

十四、中华文明的来源,信仰史观的重建

十五、从中华文明象形文字看人与恶魔(摘)

十六、 从“我”剖析投析主道的精神

十七、言什么?语什么?觉什么?悟什么?

十八、末日信仰的艺术

十九、前定—幸福之歌

尾 声

前 言




从记事起,便仿佛记得,户口上写着回族,然而并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含意,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也不知道它的要求,只记得这个民族不能吃猪肉,虽然这样说,但也经常吃.老爸只是自己不吃而已,也不阻止我;老妈是汉族,更谈不上什么禁忌了。




从小好像也听过不远处有个什么寺,但那时只是相当然的认为那里面是一群老和尚,并不知道还有清真寺这个名词,也从未听过伊斯兰、阿訇等名词,这些名词都是大学后才知道的。




刚到大学,有一个西宁的家伙叫安康,跑到我们寝室来串门,问我这是不是回族寝,让我们一起出去走走.于是我和室友杨绍欢就跟他一起出去散步聊天沟通感情,他们谈了很多莫名其秒的有关民族的事,我只是听着,也不感兴趣,只是礼貌性的笑笑.后来,我们走到了一个房子门口,他问我们礼拜不,我不知道礼拜是什么意思,就摇摇头.于是他就拿着一个像茶壶一样的东西漱口、洗脸、洗脚等.他旁边有个比较成熟的哥哥也在洗,我们简单的聊了几句,他叫沙漠,学食品的,几句简单的交谈很快就被他的气质吸引了,突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而后,他们进去礼拜了,好久好久都不出来,我和室友就没等了,直接去其他地方玩了,后来才知道那是斋月的泰勒威海拜,有二十九拜之多,怪不得要礼那么久。




过了几天,大学生活几乎进入正规后,学长学姐们组织了一个回族聚会活动,我那时对民族实在是一点都没有感情,实在不想去,后来听说是沙漠学长组织的并且他要做演讲,我才表示愿意去参加一下。不敢想像,就这一次的好奇,几乎改变了我的一生。那天,沙漠学长演讲的内容是《古兰经》的科学奇迹,当时受很大的震撼,回到寝室我想了很久很久,我从心里上不愿意接受这种怪力乱神的思想,因为这意味着把我以前接受的思想、教育全都颠覆了。于是我就找了一些没有信仰的同学请教他们对宗教怎么看的,他们也给了一些答案,姑且自我安慰一下,认为这些只是骗人的罢了。一些回族老乡也经常来劝我别走火入魔。于是我也不想那么多事了,并不认为那就是真理,只是这些哥哥姐姐确实让我感受到了前后未有的温暖。




快到五一的时候,杨玉娜姐姐打电话说五一组织几个人去一个大伯家,可以出去体验一下生活,包吃包住包车费,虽然不想去,但是奈不住一个苏佳学长的死缠烂打,还是答应了。当时只是感觉他太烦人了,脸厚太皮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感动的流泪,人家不为名不为利“不知羞耻”的去拉人出者麻堤到底为了什么?于是开始出了第一个者麻堤,在赵伯家里我们吃了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听赵伯给我们解释伊斯兰是什么,以前心里压抑的问号又突然冒出来很多,但并没有找到答案。在那里,也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礼拜,也许还不能算是礼拜,只是模仿动作而已,在叩头的时候还从跨下看后面的人,感觉瞒有意思的,突然发现有人和我目光对接了,又感觉挺不好意思。




回到寝室,再也睡不着了,问题越来越多,于是开始像我的回族室友请教,可是,我根本得不到答案,尽量他们生长的回族村,他们的思想仿佛都是站在伊斯兰相反的方面的。我无法抵制自己的压抑,当晚冲出了宿舍,洗了大净,开始自己礼拜。慢慢的,后面的流言蜚语就来了,说“这家伙昨天还吃着猪肉、喝着酒、叼着烟,今天还礼拜,装什么装?”、“才出去学习一次就一副假虔诚,虚伪!”、“这家伙肯定被洗脑了!”……




当时也管不了那么多,只是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很是郁闷。于是找学长们借书,学长正面临着毕业,书无法处理,于是我就意外得了几箱伊斯兰的经典书籍,如获至宝,开始阅读起来,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越来越多。者麻堤的冲动劲一过,拜也不怎么礼了,每个星期也就礼几次。




到了大二的国庆节假期,为了解决问题,我跟随学长一起去了长春出者麻堤,那里遇到了马亚军阿訇,在那里,他被称为大学生的心灵导师,他可以连续讲三天,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在那里,把所有的问题一股脑的全抛了出来,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虽然,那三天加一起只睡了七八个小时,但感觉是异常的欣喜。回到学校后就开始进行网上宣教,也不知道宣的内容有没有问题,反正当时已抑制不出宣教的热情。后来好像被我宣的那些人说我是一个极端的人……那时礼拜也从一个星期礼几次变成了一天礼几次,后来慢慢的守住了五番拜。这些慢慢就变成了习惯。后来学长毕业,就慢慢的把责任担在了自己的身上,那时感觉自己信仰已经不错了,现在回想看看,只不过是一个年少无知、被一堆偏激思想堆积、连六大信仰都不知道的白痴少年罢了。




由于自己的改变,家庭问题开始产生了,父母对我不喝酒的事倒也没说什么,必竟喝酒对身体不好,但对我连饭都选着吃的行为就有点反感。老爸虽然没信仰,但由于自己是回族吧,可能有种民族认同感,时间久了倒也没有什么,有时就和我开玩笑说,“等你老爸有了钱,给你盖个清真寺,你去当阿訇去”,但老妈听到这话不乐意呢说,“当什么阿訇,找个稳定的工作比什么不强?”。谈话不欢而散,还有许多许多细节上的矛盾也十分的闹心。




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有一段永远都不想提及的痛苦经历,事情发现的前几天直接昏过去几次,一个月之内体重下降二十多斤,头发白了三分之一,死亡的念头不断的涌现。在那时,我才发现自己的信仰是那么的薄弱,才发现自己的体验是那么的肤浅,自己的知识是那样的不足,发现自己所知道的跟自己所接受的成严重的反差,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已经把自己折磨的不成人样。于是我有了去学信仰的冲动,也许就是一种心理疗伤。后来了解了前定后才发现以前的自己是那么的可笑,笑着笑着突然想到自己在大二时做的一个都阿一。大二时,认为自己应该礼拜,但就是不想礼,或者是不专心的匆匆的礼拜,真的是空虚的无法忍受。我知道痛苦可以让人虔诚,于是我祈祷,“主啊,求你给我降下灾难以坚定我的信仰吧!”事隔二年,考验降临了,时间不偏不倚正好是毕业前面几个月,“逼”着我走向了念经的道路,否则,现在可能正在哪个小公司没有思想的为钱奋斗呢。这时想到安拉在《古兰经》中说,“你们或许不喜欢某事,然而其中确有许多裨益。”由于受伤后才有的这个机会系统学习信仰,故命名为“折翼少年信仰史”




家里几个坊上阿訇的孩子都在纳家营念经,于是把毕业后去纳家营念经纳入了自己的计划之中。




在大学中的最后一个劳动节,想出去体验一番来转移自己心中的痛苦,于是约了虎荣波一起去长治,顺便去我家里游玩一下名胜古迹,顺便看看老朋友白先祥。就在筹划时,发现亳州城里清真寺也要组织人去长治出者麻堤,我突然冒出个想法,想把父母“骗”去出者麻堤。于是打电话给父母,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但还是找了非常多的理由不去,说哪有闲钱去那里呀,工作怎么办呀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我分析一这一切都是钱的因素,就是不舍得花钱,于是我找居默师娘商量,让她对我父母说是报销全程路费的,我用生活费把差价补上,师娘当时也找了赞助报销了一半,我的负担也减少了不少。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后,也只把我妈劝去了,但也已经非常知感了。虽然时间短没学到什么,却可以感觉到妈妈在变了,虽然她还不知道为什么礼拜,但在周五时会和爸爸一起去做主麻,不管目的是锻炼身体也好、减肥也好,总算是有一个好的开端。




旅游了一些景点后,就去了白先祥家里,老虎和老白最多的公共语言就是毛货街,这个名词以前也听崔小磊提起来,听说这里有几个非常厉害的老师,素有毛大之称。于是对昭通这片土地开始了向往,在毛货街和纳家营中徘徊了几天后,鬼使神差的拿起了电话给陈校长发了个短信“色兰,亳州城里清真寺坊上郑皓仁报名大专班”。就开始安心过完大学的最后几天,把负责人的工作移交了一下,叮嘱了几句,再吃吃散伙饭,大学就基本结束了。




背着重重的行囊回到家,向家人说了我的想法,反应不算太强烈,只是让我考虑好,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家里也不断地问我要不要去考工行,要不要去考农行,要不要去考公务员等等,都被一一拒绝了。心里只想着去寻找精神的源头,来治疗我的伤痛,我深深的知道,当人处于无奈境地的时候,再好的工作再多的钱也不能让自己开心。临走前,老爸和我谈了一些,也算是一些忠告吧,“不管你学什么,去哪里学,都无所谓,一定要把知识学到。没有足够的学识就控制不了你的生活,那无识之人突然中了大奖由于驾驭不了也会凭空消失。再多的钱买再多的房子,一个意外就可以让你失去所有,但知识放在你的脑子里就不会消失。(后来看布哈里圣训发现圣人也说过,“安拉不夺取仆人的知识”)”老爸这番话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他有自己的苦处不让我知道,自己扛着所有。后来他才告诉我这些事情,以前老爸在弄房地产,也算是白手起家,几年时间弄出了几个楼,后来被当官的看中了,想要占有,不从,于是扣个非法建筑的罪名把楼炸了,还把爸爸关在了几天。一夜之间,万贯家财变成了负债百万,上告无门只有忍气吞声,后来该市长因贪污被枪毙才算出了一口气。我一下子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小时候家里就有那么多的奢侈品,一个大哥大就将近两万块,为什么一段时间却以老爸捡的剩白菜叶子为生。现在回想起来,倒也挺感激这种生活,它让我变的没有那么傲慢,让我没有零用钱去打游戏上网而是泡在爸爸以前买的那成千上万本书中遨游,最重要的是,也许是因为这个媒介,才有了信仰。




背上行囊,踏上奔向彩云之南的旅程,走的时候,白先祥送给了我一幅字,“施展鸿鹄志,鹏程万里行。学程归故里,誓把教门行”,我们和崔小磊约定,将来一起办家乡的教门。转了两次车,终于在8月4日零晨到达了昭通,在师专礼拜堂睡了一夜后,次日到了毛货街。学了几天后突然感觉以前的信仰都是假的、虚的,作为一个回族的新穆,信仰历程从零开始起航了。




下面每一种思想或观念都都代表着信仰的蜕变,来毛货街五个月了,深深体会着“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而随着时间推移,将来也会不断否认现在的思想,不感说现在学的都是对的,但确实是一条难忘的思想历程。




一、解析无神论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古兰经》中说,安拉在每个民族都派遣了使者,但从中国当代的文明中却好像感觉不到天启的迹象。有那么多的宗教,但每个人却都在标榜自己是无神论者,中国宗教在伊斯兰眼中是什么呢?中国有没有认主独一的思想呢?真主和它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要从五千年前说起,中国有一个非常原始的名字,曰神舟,意思就是神的土地。然后在2500年前,开始了血雨腥风,这片大地布满了凄凉与尔虞我诈。其中,出现了很多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等,这些人虽然各树一帜,争鸣不已,却发出了同一声叹息————大道隐没了。孔子说,大道之行的日子我虽然没有赶上,但古书里有记载,那时候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如今天道既隐,各私其私,天下无道很久了,我行道的希望也破灭了。




当后人们把春秋战国视为文化的大摇篮,把诸子百家视为文化缔造者的时候,诸子们这一声叹息意味着什么呢?当我们珍藏他们的文化如同瑰宝时,他们却叹息大道隐没又为了什么呢?历史在沉思,隐没的大道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诸子们这么叹息,难道他们所留下的不如失去的更宝贵吗?




五千年,神舟,上帝的土地,2500年,发生了大的改革。这场大变革持续了500年,神舟变了。大退变,出现了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类,这些人虽然各树一帜,争鸣不已,但发出同一声叹息————大道隐没了。孔子说,大道之行的日子我虽然没赶上,但古书里有记载,那时候天下为公,讲信修时睦,如今天道既隐,各私其私。凤凰不再飞来,我也再梦不到周公了,天下无道已很久,我行道的希望已破灭了。




当后人们把春秋战国视为文化大摇篮,把诸子百家视为文化缔造者的时候,诸子们这一声叹息意味着什么呢?当我们珍藏他们的文化如同瑰宝时,他们却叹息大道隐没又为什么呢?历史在沉思,隐没的大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诸子们这么叹息,难到他们所留下的不如失去的更宝贵吗?




中国离开神已经很久了,开始以口来传述,文字出现后开始记载这段历史,如甲骨文、山海经、尚书、诗经等,这些都表明着人类来自于造物主。老子说,‘道,从无中生有。道,乃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与天启宗教中造物主的属性相同。周易说,‘七日来复,天行也’,与造物主七日造物异曲同工。山海经上说,‘当初有不死树和圣树,圣树又叫睿木’,与《圣经》中的智慧树相同。淮南子说,‘共工为始作乱,震滔洪水,祸害天下天柱折,地维绝,水潦陆埃归’与诺亚方舟的故事也很像。




从上述可看出,中国在古时确实有被宣传过认主独一的思想,却不是以宗教的形式传承下来的,确实,认主独一的宗教也只是聊聊的几个而已。大部分的民族都是以真主启示给伊不拉欣圣人的简单的教道的形式接受的。真主派遣使者与当时民众的理解力相结合。由于人类当时很单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需要像今天这样的规范性宗教来指导行动避免犯罪,几条简单的认主独一的思想就已经够用了。然而当时下降的原始教律,无法统摄后来文明和人性的发展,就呈现了现在没有宗教的状态或宗教异化的状态。然而追求宗教和信仰是人的本性,所以出现了很多人用宗教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中国的宗教就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宗教精神很薄弱,二是实用主义很强,成为了功能性的宗教。




功能性的宗教其实就是自我崇拜的表现,当人们有某种欲望或压抑需要去释放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神’,当需要财就出现了财神,当需要风雨水火就出来了风雨雷电神,当需要饭吃,就出现了灶王神,中国的神已经几乎成为了人们欲望的代名词。




但人类创立的宗教不比天启的宗教,有很多的缺陷,解释不了很多东西,也缺乏很多东西。例如,中国儒教不愿去谈死,曰,‘不知生,焉知死’。然而人们的本性有去了解死亡的特性,只是不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就特别容易接受已经解释了死亡的宗教,如佛教的轮回学说。




而西方的思想历程呢?西方从六世纪到十六世纪以来,就开始用无神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但精神上却贯穿着宗教,把宗教和现实完全的分离。本质上是受两希文明的影响。两希文明是希伯来的天启信仰文明和希腊的物质享受至上的思想的结合。




而希腊的思想缺乏超越的思想,提倡肉体、娱乐性的享受,当两种思想在西方世界融合时,就出现了宗教与现实分离的不伦不类的生活方式。




希伯来天启信仰就是《圣经》,然后当《圣经》发生一些人为的变化后,基督教对人类的迫害日益加重。




首先是原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不能因为自己的行善而改变这一现象,要做的只是认罪,人们根本不配过正常的生活。就这样,正常的心理就把人性给扭曲,当看到别人信基督教时,这种心理就更加的严重,当把人屠杀时,还感觉自己是在救人。出现十字军东征事件,就不奇怪了。




随后就是禁俗,由于耶稣一生清贫、未婚,所以基督教一直压迫人们本身具有的欲望,后来形成了修道院,这样对心理和生理都有一定的扭曲。




最后是知识的垄断,《圣经》是非常圣洁的,普通人不能摸,只有牧师才能去摸,也只能通过牧师去学习《圣经》。这样就会产生教会对世界的垄断。不仅如此,当时教会还对科学、教育实施压制政策,迫害了好多的科学家,使当时的科技停步不前。




由于上述各种压力,出现了启蒙运动,鼓励用理性来认识世界,由于理性长期受基督的压抑,所以启蒙运动的主要表现就是反基督教,使一个天启的信仰或者说神本主义转便成了人本主义,转向了希腊文化,本以为是把人给解放了,却进入了一个误区。从而导致两希文明在西方结合,成为了宗教与世俗相脱离社会现象。




把基点从神转向了人,西方启蒙运动的三个精神特点:人类将认识和解释世界以及决定自身命运的主体角色由上帝移交给了人类;人类对世界及自身的认识一解释形式已不再是宗教式的信仰与服从而是人类经验与工具理性的审检与判定;人将生活所朝向的价值与意义由彼岸世界转向了此岸世界。




中国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签订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发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被人们扩为接受后,把祖宗的东西全部都丢掉后,毫不选择的接受西方的文化。然后却不曾想过,西方的科技背后的精神文明是否该去学习。慢慢地,赶超欧美,突然有一天赶上了,就没有了目标,就开始迷茫……




二、破除对非穆斯林偏见,以爱示人




讨论有信仰的坏人与无信仰的好人




讨论这个问题,必然要先了解各宗教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首先我们先分析这三段经文。




一、舍伊斯兰教寻求别的宗教的人,他所寻求的宗教,绝不被接受,他在后世,是亏折的。(《古兰经》3:85)




二、信道者、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星教徒,凡信真主和末日,并且行善,将来在主那里必得享受自己的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古兰经》2:62)




三、你说:“信奉天经的人啊!你们来吧,让我们共同遵守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我们大家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他,除真主外,不以同类为主宰。”如果他们背弃这种信条,那末,你们说:“请你们作证我们是归顺的人。(《古兰经》3:64)




伊斯兰既是保守的又是开放的,就是保守程度,不同于基督教的排他论,就其开放程度又不同于其多元论。第一段经文确定了自己的绝对真理的宗教立场,第二段经文中因“伊斯兰”所蕴含广泛含义又为其他诸宗教信仰者获得拯救留下了一定的弹性。而在这两段之间,又给诸宗教可以达到一个共同信仰的原则,“你说:“信奉天经的人啊!你们来吧,让我们共同遵守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我们大家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他,除真主外,不以同类为主宰。”如果他们背弃这种信条,那末,你们说:“请你们作证我们是归顺的人。(《古兰经》3:64)”




这三段经文极具辩证性,绝非一种僵化而教条式的判定,但仍以伊斯兰为最终的归依。




《穆斯林与当今世界宗教图景》中提出了原型伊斯兰和历史伊斯兰两个概念。原型伊斯兰是真主给各个民族启示的认主的信仰,而历史伊斯兰则是经历了历史长河后原型伊斯兰所表现的形式。




伊斯兰的核心信仰是清真言,难道只有伊斯兰教才有清真言吗?基督教有吗?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耶稣是真主的使者。犹太教有吗?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萨是真主的使者。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有吗?老子说,‘道,从无中生有。道,乃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我们所说的清真言,从信仰和精神上,贯穿着人类的始终。因为安拉在每个民族都派遣过使者。在《古兰经》中,宗教一词只出来单数,而没有出现复数的形式,这就意味着它涉及这样一种观念,即存在着一系列的本质上是属于同一类的现象,在它们当中,某一类才能被特定为最好的。人类历史中所有的宗教并非与最后的使者穆罕默德所带来的伊斯兰构成了一种本质上不同的并列或对立关系,而是所有的宗教只是与超历史的伊斯兰原型相关联,并通过这一原型来验证每个宗教的变异和真伪与否。包括最后的伊斯兰在内,历史上所有的宗教只是与原型的伊斯兰构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它们只是被统一在原型的伊斯兰中。而穆罕默德带来的伊斯兰在人类历史中对原型伊斯兰给予了最完美的体现与实现,两者几乎完全重叠在一起。所有的宗教虽然在外在层面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同一隐秘核心的不同形式的表现,所有宗教从根本上统一于这一隐秘核心之中。或者说,各种宗教或各种民族的思想中,都有伊斯兰的原型,只是除穆罕默德所带来的伊斯兰外,其他的宗教都已经多多少少有所异化,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信仰,不能否认他们受拯救的可能性。而所谓的有信仰的坏人,其思想上已经偏离了本质的伊斯兰,甚至可能比其他宗教的思想偏离的更多。而其他宗教或宣称自己是无信仰的人却可能更接近于本质的伊斯兰。




从本质上来说,坏人是可以转化为有信仰的人的,有则圣训说到一个人杀了一百个人悔过最后获得原谅的寓言,证明真主是至赦的至慈的。但如果只是身份意义上的“生来的穆斯林”,做恶时却有着自己是“穆斯林”必进天堂的思想,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人没有信仰了。圣训上也说过做罪减少信仰,行善增加信仰,当做恶的一定程度时,信仰的火苗完美熄灭也是有可能的。




而对于没有信仰的好人归宿的理解需要掌握一个原则,是“真主是至慈的,真主是绝对公正的”。




我在刚接触伊斯兰时,接触了很多不能理解的观点,比如,“除了穆斯林都要下火狱”。而当我信仰了两年后,一个姐妹问我,“非穆斯林的归宿是什么?”,我说是“火狱”。她又问“难道非穆斯林中的好人要入火狱,而穆斯林中的坏人要进天堂吗?”。虽然我也感觉很不合情理,但当时我接触的信仰确实是那样的。我的回答依然是“是”。求主饶恕我的无知,及我的无知所伤害的人们。




下面有个小对话:




马老师和他朋友(简称小李)走在大街上。




马老师说,“你看这些人多善良啊,我认为他们大多数都会进天堂。”




小李说,“赞主清净,马老师你怎么这么胡说,这些可都是非穆斯林,归宿是火狱”




马老师说,“真主以各人的能力加以责成,他们没有接触过伊斯兰啊”




小李说,“怎么可能没有接触过,谁身边没有回族,谁那里没有学者呢?”




马老师说,“当时圣人是怎么宣教的,忍受着打骂屈辱的多次宣教,而现在你,你敢把他们都停下来进行宣教,即使打骂你也毫不退缩吗?他们接触的都是伊斯兰都是正面信息吗?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也是非正道者,我们听过基督教,但我们了解吗?同一个道理,他们不了解伊斯兰”




小李说,“……”




马老师说,“他们没有真正的接触过伊斯兰,在传达者到来前,真主不惩罚人。”




从这个对话我们甚至可以得出,我们以前接触的伊斯兰知识可能都在毒害伊斯兰,这些不但起不了传教的作用,还会有反作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及领悟力,在那个条件下,作出的选择及结果最后由真主来判断,真主是至慈的至仁的。有句话说的好,“没有进天堂可能性的人没有下火狱的可能。真主不会因为一个人念了一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话而让他进天堂,而因为其他的仆人没有念这句话而进火狱。”




讲完这些说就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如果每个人的归宿是这样理解的,为什么还要宣教?




2.这些人是传统意义上的卡菲尔,卡菲尔居火狱怎么理解?




3.这些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物配主者,安拉必不赦以物配主者的罪过,应该怎么理解?




答:1.我们不否认任何人的善行当受善报(而《古兰经》中讲的那些人的善行将灰飞烟灭是有特殊背影的,那些人多次拒绝使者,打骂污辱使者),但我们既然拥有最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就有责任向我们的兄弟姐妹们去宣传,而宣教本身也是我们的主命。安拉派遣我,只为慈悯全世界。而使者说,“我的使命就是你们的使命”,所以可以理解成,安拉派遣穆斯林,只为慈悯全世界。




2.在以前我接受的思想中,kafilu是非穆斯林的意思,然而却进入了一个误区,非穆斯林包括的人太多太多了。而卡菲尔本身是掩盖的意思,即知道真理并把它掩盖住的人,如果不知道真理,怎么能把它掩盖呢,又怎么能称的上卡菲尔呢?




3.在我听着安拉必不赦以物配主者的罪过时,我就在想以物配主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身边很多人只要没有信仰,都多多少少有点以物配主的举动,担心朋友担心父母。但想想,却好像不是那样的,圣门弟子以前可都是以物配主者啊。后来发现,又错了,以前接触到的以物配主的概念是去拜物,然而连主都不认识,怎么能看成以物配主呢?所以以物配主和卡菲尔有一样的相近义,是知道真理知道造物主并掩盖住,或以物配他。




对的来自真主,错的求主饶恕。求主引导我们走在正道上不要偏离,求主让我们了悟真正确的伊斯兰思想,求主引导中华民族同胞及世界所有的非穆斯林兄弟姐妹走上正道。阿米乃!




三、社会建构、边缘情景与终极信仰




本文题目看起来很抽象,其实很有意思也很实际,我们如果不能从社会学的层面去认识社会的话,我们很难去把握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首先我们先听一个小故事,从前只有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需求,也搭建了房屋来躲避风雨,门朝西。有天发生了地震,他从门中跑出,一直走一直走,到一个其他的地方。碰到了其他的人,于是他们开始建立一些关系,制定出一定的法则,让想从他们这里获得物质的人遵循这些法则。这些人自然很乐意遵循这些。当他们的孩子出生时,他们也会教导他们去遵循,比如,你要好好上学,将来才有出息,有好工作,才能过舒适的生活。孩子奋斗很多年后,到了大学毕业,突然病倒了,医生告诉他得了癌症,只有一个月的日子了。这时,他开始给孩子买很多很多好东西来让孩子过最后的生活。然而孩子却再也快乐不起来了,仿佛这个世界和自己没有更大的关系了。自己能想的问题只是自己要去何方,想到父辈说死后的虚无后就会感觉到无尽的恐慌,但自己的梦里仿佛又经常有非常美好的自己从来没去过的地方。




这是一个我们每人都可能经历到的,可能最后的不是癌症,但可能是感情、财产或身体上的其他灾难。




当我们出去和别人说我们的信仰时,别人总是说,现在忙着赚钱、工作呢,哪有什么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信仰,这个大千世界如此的美,及时行乐才是王道嘛,我们会顿时很气愤,却好像又没有理由去反驳。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没有认清社会的本质,社会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们转回到正题,我们想像一下,假如我们这个社会的人都没有,只剩下城市、村庄和动物那是什么情景,显然十分的荒凉,没有一点生气。从根本上说,社会因没有人的存在而消失了,而人是创建社会的主体。




但我们为什么要创建这个社会呢?




因为人和动物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人很难忍受自然的生活,人不堪寂寞,而动物却不会有这种反应。于是想着解决这个问题,就想方设法把人的生活品质提高、创造出一切可以创造的东西,但是,我们从没有想到过,我们创造的这个东西反过来会制约人们。就像故事里说的,如果我们在大地上睡着,遇到危险我们可以随意地逃跑,但主人翁造了一个门朝西的房子后,地震后只能往西跑,才到了他遇到的那个地方,否则可以看到很多地方。其他的物质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创造的东西来制约我们的天性,如果不理解这个理论,很难从社会层面超脱出来,达到最本质的人的状态。换句话说,假如社会是别人创造的而他们又很了解这个理论,那么社会就是他们控制人思想的一种媒介。




社会连续性的生存状态是笔者认为的社会最重要的一个层面。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我们从小就接受社会和父母的观念,好好读小学,考个好初中,好好读初中,考个好高中,好好读高中,考个好大学,好好读大学,找个好工作……这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很连续的在我们的脑海中存在了,如果其中的某个阶段断裂了,必然会引起巨大的痛苦。比如,没考上大学,会非常非常的痛苦,为了结束这个痛苦,把这个连续性续上,会选择复读,或跳过这个阶段直接去找工作。




这里就涉及了一个名词叫边缘情景,边缘情景是来自自然世界和社会自身的非正常冲击和打击诸如天灾人祸时,脱离社会正常生存状态的非正常状态,尤其表现在诸如梦境、地震、疾病、衰老、死亡等方面时。举个简单的例子,不知读者有没有遇到过大的灾难,感情、身体、事业等遭到了不可预知的灾难时往往会有一种不想活的冲动,感着这个社会太没意思了。正如故事中说的当接到癌症通知书时,给他再多的好吃的、好玩的,再多的钱都不会开心,换句话说就是再多的社会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都变成虚无了。在这个时期,也是最接近于人的本质的状态,这些事情看起来是坏的,其实是好的,提醒人们这个社会的非实在性,促使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本质——当有原因让你离开这个社会游戏规则时,这个社会对你的意义就解体了。我们追求信仰就是为了追求我们在没有社会存在的情况下的自然人的本质。




比如在梦镜中,除了一些日有所思的梦以外,我们可能会梦到我们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美好的东西,就好像盗梦空间里,主人翁梦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回到现实后选择了跳楼。就是因为落差太大了。其实梦到这些东西并不奇怪,因为为天堂的渴望是根置于我们灵魂深处的基因性的东西,不论信道者还是不信道者。




社会是把人放在自己的法则中的一种游戏,不能告诉我们人生终级的价值(生老病死都解决不了),只能避免堕入动物的状态甚至连这个都不能,在这里面,不能跳出来,如果跳出来了,社会对自己而言就毫无价值了。有信仰者会去追求这个终极的价值,而不信仰者则最怕终极之后的临界点,怕之后却无法解决就会选择逃避去投入社会进而避免这个问题,或者反过头来进行放纵的生活,认为不会有死后的审判,这样道德就慢慢沦丧了。




安拉在《古兰经》中告诉我们,“最后的死亡将要昭示真理”。




四、驳宗教衰亡论




一.无神论




无神论并非新事物,希腊、印度、中国等国的先辈哲学家已提出过无神的学说,而据克利福德格尔兹说无神论在尚未有文字的、原始的社会中就存在了,甚至远古旧石器时代就可能已经有无神论了。




在这个过程中,无神论者不断以形成的社会科学为武器攻击宗教,面这种传统在三个世纪后的今天达到了巅峰。在英国,这种攻击则进一步公开化,也培养出了很多无神论的社会思想家。最著名的就是大卫休莫,在他的《论神迹》中讲到,超自然的和神奇的关系主要在无知而野蛮的民族中出现,或者说假如一个开化的民族也曾承认任何神迹,那一定是从其无知而野蛮的祖先那里接受来的。三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不仅试图把宗教解释隐没,而且试图取代它。




然而,在三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些早期社会学家任何一位只要瞥一眼未来的发展,就会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有这么多的学者花精力在宗教研究上的现象感到非常惊奇,令他们特别烦恼的是,宗教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很多方面更加强大了。




近三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和各西方知识分子都曾许诺宗教的终结。正如,安东尼华莱士断言,“宗教演变的未来是绝灭。对于影响自然又不服从自然的超自然存在物和超自然力量的相信将销蚀,并变成不过是一段有意思的历史记忆。科学知识日益曾多时,超自然力量,注定在全世界消亡。”结论就是这个世界必然趋向世俗化。




二.宗教衰亡的悖论




在攻击宗教时所用到的武器大多数都是社会科学,然而我们却发现在科学上越有成就的群体信仰者越多,科学越发展宗教也越发展。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多次掀起了世界性的宗教热潮。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相继复兴并飞速地发展。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在他的《天体运行论》原序中写道:“哲学家的目的,是在上帝允许人类所及的范围内,追求一切事物的真理,所以我认为应该摆脱那些违背真理的错误意见。”他又说:“我们应该效仿造物主,造物主不造出累赘无用的东西,而有一种将多种现象归于同一原因的能力,神圣造物主的庄严作品是何等伟大啊!”——(《天体运行论》)




达尔文(英国进化论者)他在回答有人问他关于上帝的观点是说:“关于我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这对任何人都不重要,而是只对我本人重要的一个问题,但你既然问我,我可以说,我的意见是时常变动的……当我的意见变动到最极端的时候,我也不是一个否认上积的无神论者。关于上帝存在的主要论点,依我看是这样的:这个伟大而奇异的宇宙,包括我们这些有意识的人在内,决不是偶然出现的,说他是偶然出现的说法是不可想象的。”——(《达尔文生平》)




牛顿(英国大物理学家)他是人类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一,他渊博的学识和光辉的科学成就是很少有人与之媲美的。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废寝忘食地做各种科学实验,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理论概括,创立了科学的经典力学,在天文学和光学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后来他进一步探索宇宙间的物体最初为什么会动起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上帝作了第一次推动。就是这位科学巨匠提出了上帝的“第一次推动说”。在《中学政治课教学》杂志中,也提到这位大科学家信仰上帝的事:“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他否认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否定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认为物质运动的源泉不在其内部,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样他就把力看作是独立于物质之外,可以创造运动的一种作用。那么在天体运动中,这种外力是什么呢?牛顿找出了一个万有引力,认为太阳对行星有吸引力。但要使行星在太阳引力下不被直接吸向太阳,而是作绕日运动,按照谬顿力学的计算,需要在行星一受到太阳引力的同时,在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上施加一个大小合适的外力,使行星具有一个沿切线方向的速度。可是最初对行星的这个切线力是从哪里来的呢?牛顿认为是上帝给了行星一个”第一次推动“,以后行星就开始了绕日运动。他说:“重力可以使行星运动,然而没有神的力量,就不能使它们作现在这样的绕太阳而转动的圆周运动。”他说:“没有神力之助我不知道自然界中还还有什么力量竟能促成这种横向运动。”他的结论是:“至高无上的上帝是一个永恒、无限和绝对完善的主宰。”——(中学政治教学》一九八四年第六期)




爱因斯坦(德国发现相对论的大物理学家)他说:“宇宙间的一切都受着同一自然规律的支配,日月星辰的运动多么庄严;分子原子的运动又是多么精微,这一切却又是受着同样的力学定律的支配,这里难道没有上帝吗?他又说:”地球绕太阳旋转,每秒三十公里;太阳系绕银河系旋转,每秒二百公里;银河系绕室女星旋转,每秒五百公里;这些动力从何而来?看来上帝并不是不可捉摸的。”又说:“我虽然没有看见上帝,但我发现自然界有森严的规律,……这大自然界有条不紊的森严规律,理所当然的是在上帝的功能下运转,这就足以证明超自然界的上帝在创造它。”




他还说:“任何一位认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深信在宇宙的种种规律中间,明显地存在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远远地超越于人类的精神,能力有限的人类,在这种精神面前应该感到渺小,这样研究科学,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宗教感情。……如果我身上有什么称得上宗教性的东西,那就是一种对迄今为止我们的科学所能揭示的世界的结构的无限敬畏。我的宗教思想只是对宇宙中无限高明的精神所怀有的一种五体投地的从拜心情。这种精神对我们这些智力如此微弱的人,只显露出了我们所能领悟的极微小的一点。”——(《爱因斯坦谈人生》)




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他说:“我宁愿相信《金传》《塔尔木经》和》《古兰经》中的一切寓言,而不愿相信这个宇宙的结构是没有一个主宰的精神的。同此,上帝从没有创造奇迹以服无神论,因为神做造的日常的一切就足以驳倒无神论了”他晒说:“人类在肉体上与野兽相类,如果人类在精神方面再不与神相类的话,那么,人就是一种卑污下贱的动了。”——(《培根论文集》)




当然信仰者也不局限在某个领域,是不分知识层次不分国界的,二零零七年调查宗教信仰者时,全世界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七的信仰者,而其中还不包括隐藏的信仰者和多重性的信仰者。




尽管很多的证据证明信仰的发展,但依然有很多人提出异议,他们的观点是尽管这些人有信仰,但不能在生活交往甚至外交中起作用,认为信仰者的信仰中局限于心中,而无法表现在行为中,这样信仰就变的很虚无,对世界产生不了影响。




这种观点显然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因为伊斯兰与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特别是在伊斯兰国家更是如此。故笔者用美国这个基督教大国来分析上述观点的谬误。外交人员与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人交往时也往往提出“国家利益为重”的原则,即超越意识形态或国家体制障碍,寻找利益的共同点。




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其薄弱之处,就是它不能涵盖偏重意识形态国家的外交,尤其是不能涵盖宗教影响强烈或者是政教合一的国家的外交,利益论不能解释这些国家外交的实质与目的。




偏重意识形态或宗教色彩强烈的国家的外交,其行动取向深受意识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其目的往往不是为了获取若干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实现其意识形态或宗教的目的。尤其是宗教国家,作为极端外交行为的战争,这些国家的进行的战争往往不是争夺领土或资源等逐利性战争,而是宗教战争。




以前美国的外交也是以意识形态为目标,而不遵循利益伦原则。比如说,二次大战美国的参战,就不是一个利益论能够理清的行为。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超级大国,在二战前完全可以依照十八世纪以来盛行的帝国主义逻辑,依据自己的实力,与当时占上风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和日本来共同瓜分世界,当时的德日两国出于对美国国力的畏惧也有这个企图,因此多次向美国示好。但美国还是站在了民主主义这一边,参与了针对德日法西斯的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战争代价。从利益考量来讲,美国对二战的参与方式不是一个很经济的、符合利益原则的行为。




而世界上存在着的其他的大问题,几首都在看似世俗的下面隐藏着宗教的因素,现在如此,未来依然如此,故宗教已经衰亡或宗教将要衰亡是极共荒谬的。




五、穆斯林生活的神圣感




当我们开始迷惘、痛苦时,当我们的外在行为与非穆斯林没有任何区别时,我们不得不反思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因为所有的外在行为都是由内在的价值观和潜意识决定的,而这些内在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忽略的。我们能意识到安拉就在我们的身边、比我们的血液更近吗?我们在做事时能时时刻刻想到穆圣吗?我们能随时意识到精灵就在我们身边、防止他们的伤害吗?




穆斯林的生活状态与无信仰者最大的不同是,无信仰者只活在中天,不会去考虑生前和死后,而穆斯林的内在思维中却包念着先天、中天、后天,先天和后天都是我们的意识中的,由于有这种意识才赋予我们在中天(今世)的生活神圣感,而这种神圣感就表现在我们随时把我们的生活与安拉、使者联系在一起,比如吃饭、喝水、睡觉等。如果在生活中有了这种神圣感后,我们就不再屑于与行为不好的人同流合污,不会以物质或短暂的享受为价值,不会过那种追求欲望、达到欲望再追求新欲望的动物式的生活。




在以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有很多的神圣的东西,但现在却慢慢的都消失了。比如以前的爱情可以海枯石烂、天长地久,因为爱情可以体验生命、是生命的重生,而现在的爱情却被财、房、车等绑架,稍有不顺就会分崩离析。




分析这破坏这神圣性的真正原因就是认知的极端和行为的不及,当认知极端时,你可能把任何一个慕道者拒之门外,行为的不及也会使我们的形象在别人的身上产生污点。所以我们要给我们有一个准备的定位,否则我们意识不到我们行为和知识的危险性,如果都有一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思想,那么伊斯兰会瘫痪了。




于是我们把自己定位在穆斯林、大学生、念经人三层标准上,但实际上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却一直没有超越无信仰者的理解,好像我们的生活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区别。




其实不然,我们的出发点和终极价值不同。一般来说,有三种生活方式可供选择:




一:全部心血为了家庭,建设家园,生儿育女,然后把孩子抚养长大,然后为孩子操心,再为孙子操心,这样一辈子就被束缚在这个家庭中;




二:为了社会的名利而奋斗,经过一生的奋斗后,死去时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云烟,毫无收获;




三:为真理、为追求造物主的喜悦、为追随先知而奋斗,追求的是幸福,追求的是永恒。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和前面二种生活方式并不矛盾,如果只为家庭、只为名利,得到的只是今世而在后世没有份量,若建造家庭、获得名利只为安拉的喜悦,只为弘扬伊斯兰,我们就获得了两世的吉庆。




你会选择哪种生活呢?投入到社会中获得今世,还是先进入教门再进入社会获得两世的吉庆呢?




六、断章取义,沉迷狭隘




A:阿訇啊,请教您一个问题,是不是有废止经文一说?




B:是的




A:能解释一下吗?




B:就是当一段经文降世时,前面的经文被废止了




A:能举个例子吗?




B:《古兰经》中,你说:“不信道的人们啊! 我不崇拜你们所崇拜的, 你们也不崇拜我所崇拜的; 我不会崇拜你们所崇拜的, 你们也不会崇拜我所崇拜的; 你们有你们的报应,我也有我的报应。” 而当“信道者,为主道而战;不信道者,为魔道而战;故你们当对恶魔的党羽作战;恶魔的计策,确是脆弱的。”降世时,就把上一段经文废止了。




A略有所思,对阿訇说,“走,我们去把那一家他们都杀了,他们是卡菲尔。”




阿訇开始扭扭捏捏了。




A:既然这是安拉的命令,我们就应该服从,难到你不是穆斯林吗?




……上文是真实的故事,虽然看起来像一个闹剧,但这未常没反应出我们对经文理解偏后所带的危害,这种例字并不少见,教门在中国无法快速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外因,但大部分还是内因。




《古兰经》上没有一句是废话,而且是根椐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的环境启示圣人的,而圣人二十三年宣传遇到的所有的灾难、排挤、辱骂我们都有可能遇到,而圣人的方式则是我们去对待那种遭遇的最佳手段。




通过《古兰经》和圣训我们也可以了解卡菲尔也是有分类的,例如,伊本·阿巴斯传述的圣训(收录于布哈里圣训集)中,穆圣说:“面对穆圣和信士们,不信道者分为两类人,一类人向穆斯林开战或与穆斯林作战的不信道者;一类是缔结盟约,既不向穆斯林开战也不与穆斯林作战的不信道者。” 我们不该用相同的方法去对付不同的人,安拉从未禁止我们向非穆斯林展示爱,而伊斯兰的核心也是爱与和平。




同样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伊斯兰是禁酒的,《古兰经》下降三次禁酒:




第一次:他们问你饮酒和赌博[的律例],你说:“这两件事都包含着大罪,对于世人都有许多利益,而其罪过比利益还大。”(《古兰经》2:219)当时在麦地那的大部份从麦加跟随先知穆圣而来的迁士们都还保持着饮酒的习惯,积习难改,他们得知真主的启示后,许多人开始戒酒和限量饮酒。




第二次: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在酒醉的时候不要礼拜,直到你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古兰经》4:43)




第三次:真主启示说:“信道的人们啊! 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魔鬼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恶魔唯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们记念真主,和谨守拜功。你们将戒除饮酒和赌博吗?”(《古兰经》5:90-91)




我们现在都几乎一致的认为,只要变成穆斯林后,就不能再喝酒,要礼拜,要封斋等等,其实不然,下面分享一则圣训(原文已忘,只记得大致意思):




一个人在斋月中加入了伊斯兰教,一个兄弟就想要帮助他,就对他说,你该封斋,于是新穆斯林就封起了斋。然后这个兄弟又说,你该礼拜,于是他又去学去做礼拜。然后他又被要求做了很多他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样过了几天后,他宣布要退教了。圣人(愿主福安之)对他说,是你逼走了你的兄弟。正如上文的戒酒经文所示,圣人时期戒酒都经历了十几年,开始也没要求礼拜,为什么我们要要求一个连主都没认的人去戒酒礼拜呢,难道认主不比这些都重要吗?




我们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群,因为他们的环境、文化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就好像家教很严的穆斯林家庭的孩子礼拜封斋就不能代表他们的教门了,甚至有可能是渣子,而一个新穆斯林只要有心去礼主麻就可以证明他有信仰。




我们用爱去爱身边每一个人,安拉不仅是我们的主,也是非穆斯林的主,是普慈众生的。如果我们的行为过激而造成一个或一群上对伊斯兰反感,我们难道能逃得了安拉的清算吗?让身边的人都对伊斯兰绝望了,就等于断了伊斯兰的后路,甚至可以说是在破坏教门。如果我们在破坏教门中获得自身的利益和快感,如果我们阻碍的人和他的家人后代都入火狱,如果我们绝情于所有的人,那么安拉教导我们的爱如何彰显呢?




故我们要分清主次,对症下药,方能彰显吾主之大慈,帮助更多的兄弟姐妹寻找到今世与后世的幸福生活,提高生命价值及生活质量。




正确的来自安拉,错误的求误饶恕!求主慈悯圣人、其后裔、圣门弟子及为主道奋斗的人们,求主引导所有未被爱笼罩的人们,求主赐洪恩于华夏儿女。




“我派遣你,只为怜悯全世界的人。”(《古兰经》21,107)




七、念经大学生的使命




看到这把壶了吗?它的本质是一滩泥,如果不进行煅烧,它将永远是一滩烂泥,如果经过了煅烧,它会变成壶,如果再进行一定的加工,它可能会成为艺术品。泥、壶、艺术品,每发生一次质的变化,它们的价值都成千上万倍的飞跃,他们的价值也因此升高。




如果只按民族成分来看,中国有三千万的穆斯林,除去老人和小孩各一千万,有一千万的年轻人;这一千万人中只有20万左右的大学生;而大学生中最多最多只有1万人礼拜;而这一万人中,只有不到100个大学生毕业后来清真寺或学校继续学习信仰知识;这一百人,只有不到20个人在学习后想着专业为主道奋斗。




看到这个比例这个人数,我们不禁觉得心寒,但人数不是最重要的。在1921年时,有几十个人在湖畔开会,谁能想到在28年后他们能够统治一个国家?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了,而是我没有去想,没有去改变思维,而提前的去否定自己的能力。我们都有电脑,我们用它来上网、用它来玩游戏,但它还有非常多的功能,并不是它不具备这种功能,而是我们没有去发现、去开发。




故我们要常读历史,但自己具有历史的使命感,把自己融入到历史中去,也许伊斯兰在中国的历史将会因为他们而改变。而你们现在在考虑什么呢?考虑生存、考虑房子、考虑车子……但这些真的需要去考虑吗?现在的中国有多少的人是饿死的?门口那四肢都没有的天天乞讨的人都能生存你还在担心生存问题可不可笑?我们身边都有富人和穷人,他们的父母还不是都把他们养大?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贫穷。现在就好比一滩烂泥,遇到烈火(转折/纠结/磨难)时,就是你们变成壶的机会。《古兰经》上说,难道你们奢想还没有经历前人所遇到的磨难就可以进入天堂吗?刚毕业总看着身边的人在做些什么,追求金钱、追求名利,但这些都在世有意义吗?死亡后这些能持续到后世吗?当然不能。为什么我们要去做那么有咱们不多、没咱们不少的事呢?为什么不去做更有意义更能改变历史的呢?我们能做他们的工作,但他们却不会做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教门和信仰谁来进程和发扬呢?一味学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最后将变的和没有信仰的人没有区别,我们是穆斯林只成了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事实。我们拥有真理而不为之工作,好像看着我们的兄弟快掉到河里去时而不去拉一把,就等于对真理的背叛。




当年圣人说,念清真言就可以进天堂,因为那时有特殊的背景,念了清真言后就可能意味着死亡、意味着与自己的父兄做战。而现在则不是,真主不会因一个人念了一句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话让他进天堂,而因另一个仆人因不会念那句话而让他下火狱。因为一句清真言,我们将用一生去接受考验。考验和挫折是好的,如果一个人虚弱的连伊卜里斯都懒得诱惑他的话,那么他也没什么活着的价值了。遇到了纠结和困惑时就意味着提升,如果做不到,则始终是一滩泥,不仅维持不了自己灵性,更不用说还关注别人的灵魂问题。人们对宗教的人识分歧极大,各派各道的伊玛目们之间的分歧深如大海,大部分人都淹沉在其中,得救者却寥寥无几。你们这帮聊聊无几有信仰的大学生还想着去做那么低贱的工作,而不去从事如此高尚并能得到安拉喜悦的工作,以后还好不好意思归真?




孩子们,坚定的去追求知识,你们现在的信仰很虚弱,真实的知识必须是自明的,其中没有任何怀疑、悖论、谬误或矛盾。而现在你们心里却充满了这些。坚持对知识的追求,你们会发现以前的那些担心都没有了,那些传统的约束也都已经瓦解,以前继承的各种信仰也将崩溃,然后建立起真正的信仰,拯救中华民族。




八、进化论的破产




进化论者的思想根源非常的久远。大多数古希腊的无神论哲学家都为进化论辩护。当我们回顾哲学史时,就会发现进化论的观点,它由很多无神论哲学的脊骨组成的。在现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并非古代的无神论哲学在起推进作用,而是对造物主的信仰起着推进作用。在现代科学的开拓者中,大多数人都相信真主的存在;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时,把发现真主所创造的宇宙,认知真主的法规,观察创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作为目的。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物理学家麦克思·普朗克说道:“任何以严肃的态度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必须认识到,进入科学殿堂的门上写着:你必须有信仰,这是科学家不可或缺的一种质量。”




提出进化论的是一个业余的英国自然学家,即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至今仍有人在维护他的理论。达尔文从未在生物学方面接受过正规教育。 他只是个对自然和生物现象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在经过加拉帕哥斯群岛时,各种各样的生物物种,给年轻的达尔文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雀鸟。他认为那些不同雀鸟嘴部的变异,是由于为了适应不同的栖息地而引起变化的。正是这种想法促使他想象:生命与物种的起源,来自于“对环境的适应”。根据达尔文的假设,不同的生物物种并不是真主造化的,而是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并且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结果彼此才产生差异的。




当时,达尔文清楚地意识到,他的理论会面对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他在该书“学说的难点”一章里公开承认这一问题。这些“难点”主要是化石记录,无法用“偶然形成”来解释的生命体的复杂器官(例如眼睛),以及生物的本能等问题。达尔文希望这些难点能通过新发现来解决;可是,这并未阻止他进一步提出许多毫无根据的解释。




达尔文最重要但鲜为人知的特点,就是他的种族主义:达尔文认为,欧洲的白人要比其他人种更”高级”。当达尔文推测人类从猿类动物进化而来时,一些人种比其他人种发展得更快,而后者仍保留了猿的特征。《物种起源》出版后,他写的《人的来由》一书狂妄地评论了“不同人种间截然的差异。”.达尔文在书中认为,黑人和澳洲的土著等同于大猩猩,然后他们将被“文明的种族”及时地“弄死”。他说 ,“也许在不久的数百年里,文明的人种将消灭、取代世上野蛮的族人。同时,人猿……无疑地将灭绝。这样,人类与其最亲近的同类之间的差距将加大;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时,高加索人、与猩猩一样低等的猿,将取代目前介于黑人或澳洲土著及大猩猩之间的种类。”




达尔文的这种荒谬想法不仅为社会学所接受,而且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念。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现有的人种处于“进化阶梯”的不同档次上,欧洲的人种是最“高级”的人种,而许多其他人种仍然具有“猿”的特征。




那以后,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也先后被发现。20世纪50年代,遗传学信息中的DNA分子结构的发现,使进化论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因为,生命具有难以置信的复杂性,这使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变得无效了。




这些发展表明,达尔文的理论早该抛入历史的垃圾坑中。但是,事情并非如此。某些圈子里的人们,依然站在科学的讲坛上,坚持对进化论进行修补、更新,并且设法把它提升到科学的位置。这些努力的目的,并不是对科学的关注,而是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图谋。




二十世纪初,达尔文的理论完全陷入危机。而有一些科学家一致同意修补达尔文进化论,这些骨干把精力集中在:有利变异起源的问题——即想象中的导致生命机体进化的变异上变更为“随意的突变”(“随机突变”)。通过把突变的概念,增加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理论中,并当作新的理论,命名为“现代合成的进化理论”。不久,这一理论被称为“新达尔文学说”。然而,新进化论者仍努力通过数千次的突变实验,来确定“有利突变”的一个实例。 在以后的数十年里,他们为了证明新达尔文学说而做的尝试,终于进入了绝望的境地;他们的全部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此外,他们也努力证明自己假想的理论,即第一个活着的生物体,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偶然产生了。不幸的是,他们试图证明生命是偶然产生的每一次实验都破产了。




构成生命结构的单一蛋白质,都不可能是偶然产生的;作为最小生命单元的细胞,在二十世纪最先进的实验室里甚至都无法合成,进化论者们却声称,它们在原始的不受控制的地球条件下会偶然形成。




新达尔文学说的理论也被化石记录所击败。在长期的考古工作中,新达尔文学说关于“活着的生命体,从原始到高级种类的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渡变种'”的化石,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过。




突变不能改进遗传信息或增添新的信息。突变只能导致遗传信息的紊乱。跳跃的进化论的维护者们幻想的“大突变”,只会使遗传信息大量减少和破坏。




达尔文的书名就表明,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理论的基础:《物种起源:自然选择的途经》 ,但是,从达尔文时期起,没有一个证据显示,自然选择引起了生物的逐步进化。英国著名的进化论者、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高级古生物学家科林·帕特森强调,从来没有观察到自然选择,会有力量引起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的观点认为,那些更加适合于它们栖息地的自然条件的生物,将会繁衍后代并存活下来,而不适合的生物将会消失。例如鹿群,在其他野生动物的威胁下,那些跑得快的鹿,就自然地存活下来。这是真的。但是,不论这个过程延续多长,它将不可能把那些鹿转变成另一个生物物种;鹿总是鹿。




自然选择的假想无助于进化论。因为,这种假想永远不能增加或者改进一个物种的遗传信息,任何时候也不能把一个物种转变成另一物种:海星转成鱼,鱼转成青蛙,青蛙转成鳄鱼,或是鳄鱼转成鸟。




物种不只没有进步,甚至在后退。不只在物种上,在道德和精神方面与先贤相比也出现在很大的退步,如果孔子时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禽兽时代了。科技发展了,而道德等方面却沦丧了,幸福感、崇拜性都消失了……




而且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相信,达尔文关于自然界进化过程中遵循的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同样适合于人类社会。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们有意淡忘或刻意否定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人类社会,除了有优劣、强弱之分外,还有同情,还有怜悯,还有爱。这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伦理和感情,让人类区别于自然界所有其他生物,也决定了人类的社会有着完全无法套用自然界丛林法则的地方。




最终我们得知,进化论是违科学,而且在刚创立时就被证明是违科学,但由于它对一些阴谋、观点或政权有利,有悖于科学的方面就被控制了起来,进而达成一种文化殖民。新一代青年应特别注重科学眼光的超越时代性。




九、接近发现“上帝粒子”




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W.Higgs)发表了一篇学术理论文章,提出一种粒子场的存在,预言一种能吸引其他粒子进而产生质量的玻色子的存在。他认为,这种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这种粒子形成的场中游弋并产生惯性,进而形成质量,构筑成大千世界。2012年7月4日,当欧洲核研究组织宣布发现一种与“上帝粒子”“一致”的亚原子粒子时,希格斯说,“难以置信”。




这种理论中的粒子后来被别人以“希格斯”的名称命名,外号“上帝粒子”。 当其他粒子相继被发现时,48年来,“上帝粒子”始终遁形。




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机制。在此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电弱相互作用的对称性自发破缺,并将质量赋予规范玻色子和费米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场的场 量子化激发,它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将有机会发现希格斯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上帝粒子”是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对希格斯玻色子的别称。这种粒子是物理学家们从理论上假定存在的一种基本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粒子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莱德曼更形象地将其称为“指挥着宇宙交响曲的粒子”。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紧凑渺子线圈(CMS)探测到质量为125.3±0.6GeV的新玻色子(超过背景期望值4.9个标准差),超环面仪器(ATLAS)测量到质量为126.5GeV的新玻色子(5个标准差)。这两种粒子极像希格斯玻色子,测试的误差在0.00006%,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由于误差率还可以更小,也暂时没得到官方的确认,故于今年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宇宙大爆炸理论中,是由一个密度极大的能量球爆炸后产生有质量的宇宙的。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中,质量和能量是可以转换的。因上帝粒子接近发现,也可以说接近证明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变成现实。正如真主创造万物的那样,他说有,就有了。此科学发现,也许会掀起第四次宗教热潮。科学家们努力的攀登科学的珠穆朗玛峰,终于有一天登上了山顶,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群神学家,他们已在来了十几个世纪……




十、培养性灵,迈向成功




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




放眼观察现在的社会、家庭等各个场所,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是无神论占主导地位的。而这些现象即使在有信仰的西方也不例外。我们不禁感叹信仰被抽空时代的空虚,而这是由什么造成的呢?很多人都以为信仰是后天塑造的,如果没有专门的教育,则不可能有信仰,然而并不是这样。




正如安拉说,当时,你的主从阿丹的子孙的背脊中取出他们的后裔,并使他们招认。主说:“难道我不是你们的主吗?”他们说:“怎么不是呢?我们已作证了。”[我所以要使他们招认],是因为不愿你们在复活日说,“我们生前确实忽视了这件事。”或者说:“只有我们的祖先从前曾以物配主,我们不过是他们的后裔;难道你要因荒诞者的行为而毁灭我们吗?” 我这样解释许多迹象,以便他们悔悟。(《古兰经》7:172-174)




正如《屈原列传》中说,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在灾难中,我们首先呼喊的就是老天、上帝或主啊。可见,信仰并不需要教育,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质。天性中本来就是信仰的,而他的父母把他变成了基督徒、犹太教徒或无神论者,或者说是因为环境使人的信仰被蒙蔽,正如卡菲尔是掩盖的意思一样。




第一,人人都有明显的弱点,如脆弱﹑急躁﹑急功近利﹑缺少仁义。




“祈祷祸患,像祈祷幸福一样,人是急躁的。”(《古兰经》17:11)




“真主欲减轻你们的负担﹔人是被造成懦弱的。”(《古兰经》4:28)




“人是生来急躁的,我将要昭示你们我的迹象。”(《古兰经》21:37)




“人却已承担了(真主的重任信托) ——人确是不义的,确是无知的。”(《古兰经》33:72)




“人对于主,确是孤负的。”(《古兰经》100:6)




“人确是被造成浮躁的。”(《古兰经》70:19)




第二,人很贪婪,自私,忘恩负义,成功时喜欢自夸,受挫时容易悲观和绝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思想肤浅,感情易怒,也容易冲动,许多人把真主的恩惠视为理所当然,把成绩全归自己,把祸患归咎外部原因,不知感恩,没有敬畏。




《古兰经》说:“你说:‘假若我的主的恩惠的库藏归你们管理,那么,你们必定因为怕开支而扣留他的恩惠。人是吝啬的。’”(《古兰经》17:100)




《古兰经》说:“人确是很不义的,确是忘恩负义的。”(《古兰经》14:34)




《古兰经》说:“在这《古兰经》里我已为众人阐述了各种比喻,人是争辩最多的。”(《古兰经》18:54)




《古兰经》说:“当我施恩于人的时候,他掉头不顾﹔当他遭遇祸患的时候,他变成绝望的。”(《古兰经》17:83)




《古兰经》说:“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绝不然,人确是悖逆的,因为他自己是无求的。”(《古兰经》96:3-7)




《古兰经》说:“在遭遇艰难之后,如果我使他尝试幸福,他必定说:‘灾难已脱离我了。’ 他必定欣喜而且自夸。”(《古兰经》11:10)




“人祈福不厌,一遭祸患就灰心绝望。”(《古兰经》41:49)




第三,天地间唯独真主造就的人类最聪明、能干,但是生活的压力和挑战来自四面八方。人人都须奋斗一生,从出生之后就开始学习,求知识,学本领,都有一技之长,获得他的生存地位,承担他的使命。人辛苦一生,复活日是最后的归宿,回归到真主那里,尽显一生劳绩,接受真主公正判决。




《古兰经》说:“我确已用混合的精液创造人,并加以试验,将他创造成聪明的。”(76:20




《古兰经》说:“人啊﹗ 你必定勉力工作,直到会见你的主,你将看到自己的功绩。”(84:6)




正由于我们本身就有这些缺点,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要服从安拉的常道,而不要自我合理化。又曰,“天不变,道理不变”。当人们抛弃了常道和训诫之后,总以人本思考,不以安拉为主体,才慢慢地脱离了常道而带来了毁灭。然而物极必反,现在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复兴,因为那种空虚正在呼唤着信仰的天性。然而伊斯兰是种属性,是种状态,是种精神。有时人虽然没有信仰,但却达到了伊斯兰的这种状态。所以就不难理解“穆斯林国家看不到伊斯兰而西方没穆斯林却有伊斯兰”的说法了。




安拉说,“他说:“我们的主,是天性赋予万物,而加以引导的。””(《古兰经》20:50)又说,“你应当趋向正教,[并谨守]真主所赋予人的本性。真主所创造的,是不容变更的;这才是正教,但人们不半不知道。”(《古兰经》30:30)




安拉说,“凡培养自己的性灵者,必定成功;凡戕害自己的性灵者,必定失败。”(《古兰经》91:9-10)




十一、疏远安拉忘创造,口是心非记主宰




“信仰不只是信与不信的问题,而是要搞清信背后的行为问题以及以信为点发出的所有的问题。”




您是否也曾经感觉到无聊和无意义?有时感觉活着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去审视自己奋斗的目标时,是那么的无力,是为了什么而活呢,为了钱、为了权、为了名或为了孩子而活,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会以死亡而划上句号,所有的东西都带不走。当这种无聊或无意义的感觉发生时,其实说明你与造物主的关系已经疏远了,无论你有没有信仰,因为有时看似没有正信却有很高修养的人群比有些穆斯林败类更加接近造物主。当我们与造物主的线被切断时,无尽的空虚都将袭来。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去理顺我们与造物主的关系,否则对主的敬畏会被我们排出在物质世界以外。




随便抓着一个穆斯林问,这个世界及世界上的万物是谁造的?他的回答肯定是安拉。然而,细究一下,他为什么不礼拜呢?为什么不感赞真主呢?为什么做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呢?理由很简单,他感觉安拉离他太远了,甚至根本就感觉不到安拉的存在。这样的信仰已经相当的危险,行为确实可以说明他内心所想。




《古兰经》中讲安拉的创造时,只用了很简单的一句话,“他说有,就有了”。然而,创造到底是一种真实还是非常抽象的从无生有呢?我们看不到、听不到安拉,唯一维系我们与安拉之间关系的东西就是被造物,但如果我们由衷的感觉到安拉的创造,那么这个维系就不存在了,信仰也就飘到了空中,风一吹,可能就没了……




根椐量子力学的观点,所有的物质都是由粒子组成的,当然宇宙也是。而粒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然而这个宏观的东西却是井然有序的。例如人体的细胞,里面的所有的基质和细胞器都在发挥着作用,如果出一点问题,那么细胞就会死亡,基体也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在自然界中,所有的构造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有一环出现问题,就会给环境和物种带来巨大的灾难。在宇宙当中表现的更加明显,我们的地球只是非常小的一个星球,每天经过它的星球、宇宙垃圾不计其数,而且每三千万年它都会进入一个稠密的星球地带。然而,我们依然活着,依然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中,依然生活在完整的地球上。敢问,是谁在维系着细胞、大自然、宇宙的运行?如果想用进行论解释这些的朋友请参考《进化论的错误》一书,这些井然有序的创造如果是进化来的,和一阵风吹过垃圾场会形成航母的概率差不多。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假如安拉,有一秒钟不供养我们、不维系着我们身体的运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有些人认为这个问题很无聊,感觉身边所形成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我的答案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主宰自己而脱离其他物质的存在。不信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你开始控制自己的呼吸、开始控制自己的心跳、开始控制自己的咀嚼、开始控制自己的眨眼,不到一会,你就会受不了的,因为在平时,这些都是安拉在维系的,不用你来操心,才活的理所当然,当安拉不维系时,即使把所有的硬件都给你你都控制不好。这个实验只是让你控制几个而已,然而,安拉维持时却是以亿记兆记的单位。或者说,没有安拉,就没有我们的生存,没有安拉我们早已毁灭,没有安拉就没有我们的给养,我们凭什么不向安拉叩头呢?即使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记主都不能报答主的恩典。




然而我们却把这种恩典当成了习惯,因为最完美的创造就是不被觉察的创造,好吧,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打破这种习惯。




以药为例,我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药可以制病是因为安拉的创造还是药本身可以制病?(当年有黄帝内经、有神医华佗、有神农尝百草,那时没有什么先进的技术,然而却出现那么多的震惊古今的人物,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自己没事就能想出来那么多稀奇的东西吗?所有的科技的进步,都在安拉启示的基础上完成,而这种启示分为很多方面,可以通过做梦或其他物质的引发而形成。因为《古兰经》中说,安拉教给阿丹(愿主福安之)圣人万物的名称,而名称与属性又是不可分离的,所有的物质的属性与作用其实都在我们的脑海里,只是未曾被启发,只需一点点的引导就可以引出来好多的东西,这也是无神论者无法解释古人为何如此博学的原因。)药有这种作用,只是偶然被发现这种药有这种效用而被应用,这被命名为常道,然而药和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真正起作用的是安拉的维持,但常道却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或者说,因为你遵循了安拉的常道,于是安拉使你康复。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药和病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药和病如果是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那么药吃了就会好就会有必然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而没有经过常道(药)就直接好了的病,我们称之为奇迹。其实常道和奇迹没有任何的区别,因为他们都是安拉的创造、安拉的维系,只不过常道借助了模具(如果没有这种常道,人就会整天生活在恐惧当中,怕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自己控制不了的事,世界就会大乱),而奇迹没有任何的模具。




再举一个例了,男女的结合会有孩子是常道,然而非得男女才会有孩子吗?尔萨(耶稣)的母亲麦尔燕就在纯洁的情况下生下了尔萨,这被我们称之为奇迹。




可以得出,我们常遇到的被称为常道,平时看不到的不符合理性的,被称为奇迹。其实都是安拉的创造。而且他们是相对的,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是同体繁殖的话,那么异体生育就是奇迹了,这都是一个道理。




我们的呼吸、生长、发育、生殖、生存等等所有的一切,无一不是安拉无时不刻的创造,我们还有理由不去崇拜安拉吗?实话说,我们还真的没有真正的托靠安拉,为什么不去托靠呢?是不相信安拉的能力还是不相信安拉的存在呢?




十二、鬼话连篇的真实,真理之泪的涌现




在这个看似迷信却坚决拒绝承认自己迷信的普遍思想国度中,我只能用曹公的诗为样版做为本文的开场白,“满纸鬼话连篇,全是辛酸之泪。都言作者痴狂,不识真理之味”。




我们在《古兰经》中经常会读到精灵这个词,例如,当时,我曾使一伙精灵,走到你面前,来静听《古兰经》。(沙丘章29节)。精灵和人类的群众啊!难道你们同族中的使者没有来对你们叙述我的迹象,并警告你们将有今日的会见吗(牲畜章130节)?精灵和人类的群众啊!如果你们能通过天地的境界,你们就通过吧!他们必须凭据一种权柄,才能通过。(至仁主章33节)”。从《古兰经》中来看,精灵并不是迷信,而是事实存在的一种被造物。虽然大多人都看不见它们,但并不稀奇,因为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九的物质都是看不到的暗物质,看不到并且存在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有信仰的人相信于未见,但总是感觉这些东西都飘在空中,虽然口中说相信,但依然无法从心里彻底地相信这些物质的存在。




以前笔者从来不思考精灵问题,在《古兰经》中看到就直接跳过,虽不否认,也从来没有相信过。但通过接触了一本书后,彻底颠覆了以前的思想也悟出了中国传统中非常多的疑惑。这本书叫《灵媒之路》,是作者以日记的形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从小就可以看见精灵,有一次她爸爸去接她,她对爸爸说,你们以后不用去接我了,奶奶每天都来接我,把爸爸吓了一跳,因为奶奶都已经死了好久了。后来,她当了灵媒,当人被精灵附身时,她可以和精灵沟通,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她试图了解很多的宗教,都没有找到适合的,直到发现了伊斯兰,她发现其他宗教庙中有很多的精灵,然后在清真寺的大殿里精灵却非常的少。后来她加入了伊斯兰因为伊斯兰的精灵方面的知识击跨了她,她研究出来的与精灵相关的经验古兰圣训都有,由于伊斯兰禁止这些灵媒的做法,所以就不做了,但是有人还是会找她,实在不好推辞时,她只说,我帮你看下,成不成只在真主。于是她准备念《古兰经》,刚念完求护词,那个精灵就开始发抖,后来她发现真主的语言——《古兰经》是精灵最怕的。




讲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都已经看不下去了,感觉是不是我要疯了,整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来忽悠读者,因为读者因可能从来都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也感觉永远不可能接受这些问题。但下面的陈述非常关键,也许看了后,你能解决在中国的遇到的很多的与迷信有关的东西。




我们主要了解精灵的食物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圣训中提到,精灵的食物有粪便、带肉的骨头、含碳物质的灰烬,特别是后两者非常重要,我们燃烧的香、烧的纸都是含碳物质的灰烬,而带肉的骨头而是祭祀祖先台上的那些东西,我们是在祭祀上帝呢还是在喂养精灵呢?这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圣训中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天使和精灵,由于精灵的寿限和人类不一样,有时比人类长的多的多,当人死后,他身上的精灵就出来了。精灵非常可怜,他需要吃人类的或动物的一些东西,就是上述的三种食物。于是他们化成祖先的形式去找他们的儿女,说他们非常饿,要烧纸。因为它们同亡人生前待在一起,说出来的一些东西使儿女不去怀疑,于是儿女要去尽孝,就形成了长期的祖先崇拜。在庙里的那些精灵比其他精灵情况还要好些,他们至少有个家,有饭(香火)吃,如果人们求助于它们,它们帮一点点忙时,人们就更加相信它们,香火就会更加的旺盛。




祖先崇拜与偶像崇拜大致就是这个道理,这也就告诉我们,当我们不理解一些问题时,总是把它当成迷信,或者避而不谈,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根深蒂固的,就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终级价值的概念,当问及死时,就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之说。但实际上存在的一些东西,都有非常大的思考价值,当我们的思想可以古今中外联系起时,那种阔达真是一种享受。随便举几个例子来启发思考,第一,岛国是精灵比较多的地方,这就解释了日本、台湾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怪力乱神,精灵借着神的明义来获取吃的。这就解释的日本的动画片中为什么那么多的精灵。第二,我们是否还记得僵尸片中的道士半夜出来小便时,经常念一些东西,说,“打扰了”之类的话,怕惹到鬼。当时只当是笑话看,只当是迷信。但圣训中也告诉我们在小便时要咳几声,以免弄在精灵身上。第三,山海经中那些讲的乱七八糟的怪物是鲁迅的最爱,小学时只当是迷信,然而山海经中提到圣树与《圣经》中提到的智慧树仿佛在讲同一个树。《古兰经》有音律学,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易经也有,易经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古兰经》是所有宗教的根基,通晓了易经就通晓了传统文化,通晓了《古兰经》就通晓了世界的宗教。然而我们知之甚少。当然还有黄帝内经、神农神草等非常多的奇迹,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用着,而忽略了安拉至大的由心而发。第四,以前的人活几百岁,被今天的人顶礼膜拜,以为神人。但我们不知道也许那时活几百岁正是正常现象。一位伊斯兰学者的书中指出,诺亚方舟时淹没大地的大水可能是沸水,那时的沸水把地球上的土质都改变了,人的生活环境也改变,寿命也变短了。在那之前的树是没有年轮的(年轮是由于冷热交替的温度而形成的),人是长寿的,而现在呢,环境变了,寿命也在变。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环境和思想而不是以那时的环境和思想去思考那时的现象,我们只不过是愚人罢了。第五,巫术被以为是迷信,然而在藏传佛教、泰国、日本、台湾多的不得了,已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我们又怎么解释呢?曾经,有些精灵教了人们巫术,于是人们会了,那是很早的时期了,难道封神榜是瞎编的?聊斋致异是瞎想的?这些我们不敢说,只知道古人才没现在人这些弯弯绕,即使是为了写一些思想,论据也可能是真的。我们总以传说来形容这些文学,人家没文字或不识字时不传着说怎么传下来啊?




这些例是都在颠覆我们以前的惯性思维,但也提醒我们去思考。




讲到这里,必须指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不要烧纸。在苏菲亚当灵媒的经验,精灵(鬼)最爱吃的食物之一就是火碳的灰烬。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你是精灵,你附在一个人身上,然后就获得了食物,下次你饿时肯定还会找他。在灵堂烧纸也不是没有攻效,至少烧纸的人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维持灵堂的温度不至于守灵人着凉。呵呵…这样的坏处就是招精灵,反正你这里有吃的,是你请它来的,怎么还怪它不走呢?不要以为你好心,为什么它不但不帮你还害你,好坏后世自会审判,但确实是你自己违抗了安拉,而招致了它。




第二,不要崇拜偶像。苏菲亚(灵媒之路的作者)在三太子(哪吒庙),她看的不是神,而只是个丑八怪的阿姨精灵而已。大人还不许她胡说,但她却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看到那些偶像,对于他们的精神(如关公的义、岳飞的忠)可以尊重一下,但如果对于一个木像或雕塑去崇拜就未免太荒唐了。就好像,一个人在大海中快淹死了,紧抓着一块木头不放,认为这就可以救命,但活命的希望依然很小。真正能活命、真正要想在大海中游得自在,你需要的是学会游泳、需要如果对待海上的风浪,不是吗?偶像的一些精神可以激励我们,但如果以为抱着他们的大腿就能得救,太荒唐了。别忘了,人比精灵优越,比精灵更有能力,否则恶魔就不需要通过教唆的放弃使我们犯罪了,直接干掉我们得了。




第三,不要信通灵。媒灵只是能看到精灵而已,苏菲亚译自己是翻译者,但精灵有时也是骗死人不偿命的。很多很多的经验告诉她,只是听听而已,只增笑料耳。况且,有些媒灵还是假的,再玩这个有意思吗?




第四,不要去算命,算命是玩火,是吸毒,玩上了就无法戒除。




第五,精灵没有人的能力强,不要怕,但圣人不让我们在晚上谈它们,晚上是它们的白天。




第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有邪时,就会有精灵来招呼你了,思无邪时,才能天人合一,用虔诚的心与《古兰经》来武装自己,没人精灵敢碰你。




十三、神圣世界的隐匿与重现




在《古兰经》或是其他的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我们今天无法看到甚至无法想像的事情,比如洪水涛天、天使、精灵,我们把这些事情的性质称之为神圣性。但我们经常把它们当成神话,而从不会当成真实的历史写照。因为我们太理性了以至于无法相信未见的事,总与物质打交道却忽略了宇宙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暗物质这个事实。




我们生活在神圣世界与现代世界断裂的一个时代,理性已经把我们对神圣的意识全部消除,完全把历史当成神话,无法相信历史的真实,进而把历史整个抛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抛弃了历史,我们就会粗陋而浅薄。根本就无法再把整个人类历史、文化、使命串连起来,那么我们的世界观就不能称之为世界观了,充其量只不过是被灌输的意识形态而已。




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就不再相信神圣。黑格尔认为,圣人只不过是死人的骨头,圣餐只不过是大麦饼(基督教认为圣餐是耶稣的肉)。一个哲学家就把人理性的过程、神圣消失的过程称之为“祛魅”,认为神圣只不过是先人愚昧的把未知的事物当成神罢了。




我们在经典中看到先知穆萨的拐杖扔出去可以吞噬巨蟒、尔萨可以治麻疯病还可以使人死而复生等等,每个先知都有自己的奇迹,先知穆罕默德的奇迹就是《古兰经》。也许现在我们根本不会把以往先知的事件当成真实只是当成神话罢了。但为什么神圣世界会消失,理性越来越强呢?以前的巫术、医术、算命等都非常的发达,这些东西不只是在中国而是全球性的,而这些东西都和精灵(如果无法接住精英这一概念的切勿往下看,请先看“鬼话连篇的真实,真理之泪的涌现”一文)脱离不了关系,因为《古兰经》中说,“他们大多崇拜精灵”,偶像崇拜的偶像也经常是精英的家。当人可以利用精灵时,可以从精灵那里得到一些消失来算命等做一些人理性无法理解的事情。




神圣性是其他宗教无法证实的,经典都被改过或翻译了,就算是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最开始降世的文字已经没有了,只有翻译版本。而《古兰经》却可以以知识理性来证明,挑战全世界知识、理性与科学。正如《古兰经》说,“如果你们怀疑我所降示给我的仆人的经典,那末,你们试拟作一章,并舍真主而祈祷你们的见证,如果你们是诚实的。如果你们不能作──你们绝不能作……(《古兰经》2:23-24)”




但为什么这个世界今天的神圣性几乎都消失了呢?为什么神圣性都变成了神话,变成了虚构了呢?




精灵章里说,“我们曾试探天,发现天上布满坚强的卫士和灿烂的星宿。过去,我们为窃听而常常坐在天上可坐的地方。现在谁去窃听,谁就发现一颗灿烂的星宿在等著他。”(《古兰经》72,8-9)也就是说在过去精灵可以在天上获取关于前定的一些信息,这就是人间算命、预言那么准确的原因之一。所以古时的人纯粹的无神论者都特别的少,因为他们都亲眼看过或亲耳听过奇迹。




据伊本阿拔斯(求真主喜悦他父子俩)传述,真主的使者带着他的一些弟子前往欧卡兹集市,当时恶魔与天机之间被隔绝,曾发出的流星击退了恶魔。魔头们对群魔说,“你们怎么啦?”他们说,“我们与天机之间被隔绝,还有流星袭向我们。”魔头说,“你们与天机之间不会被隔绝,除非有重大事发生。你们到四面八方去查看,究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去到处查看,究竟是什么事情使他们与天机隔绝。去往贴哈麦的恶魔们在奈海拉发现了真主的使者(愿主神福安之),当时使者前往欧卡兹途中带领同伴们做晨礼。当他们听到使者诵读《古兰经》时,侧耳聆听,接着他们说,“这就是使我们与天机隔绝的原因”他们回去汇报,“众人们啊!我们确已听到一部奇异的《古兰经》,它能导人于正道,故我们信仰它,我们绝不以任何物配我们的主。”接着真主给先知(愿主福安之)降示说,你说,“我曾奉到启示,有几个精灵已经静听”(精灵章:1)给先知启示的只是精灵们所说的话。(布哈里圣训实录4921)(参见赛义德·本·朱拜尔传述的布哈里圣训773,与此圣训类似)




据艾布胡莱赖(求真主喜悦他)的传述,先知说,“当真主在天上判决了一件事时,众天使[听到后]振翼拍打,以示服从真主的判决。[天使们听到的话如同]铁链子在磐石上撞响一般的声音。”真主给众天使通知那项事情。“就这样,当他们(天使)心中的恐惧消除时,他们问:‘你们的主说了些什么?’他们(高品级的天使)回答说:‘他说了真理,他是清高的主,伟大的主’接着恶魔们来窃听,来窃听的恶魔们就这样一个压着一个。流星射烧目标之前先射中窃听的恶魔,也许没有射中目标,却射中了紧挨着目标的另一位窃听者,窃听者们将听到的消息传至大地上。随后传到魔术师的口中,他因此又编出一百个谎言,他的谎言被人们相信,人们说,难道他不是曾告诉我们在某某日将发生如此如此事情吗?我们发现果真如此。那就是因为从天上被窃听到的言词”(布哈里圣训实录4701)




这两则圣训告诉我们,当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为圣和《古兰经》降世后,精英就不能再听到天机,即使听到一点时也会被流星击散,不可能再获得完整的信息。故神圣性在人间就大大的降低。换个思维来想,如果神圣性继续存在,如果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违返常道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会去研究常道开发理性,那么科学就不会发展。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伊斯兰文明可以在当时那么发达,可以摧生出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走向富强。在伊斯兰后科学高度发达并且不断的发展,而《古兰经》在降世时就宣称“这部经,其中毫无可疑,是敬畏者的向导。(《古兰经》2:2)”;“他说:“关于他们的知识,在我的主那里记录在一本书中。我的主,既不错误,又不疏忽。”(《古兰经》20:52)”。安拉就这样让理性、科学高度发展然后用《古兰经》来挑战我们的理性以证明《古兰经》是天启的经典的。




世界的神圣因《古兰经》而退隐,而这个世界又因《古兰经》而重新回到了神圣的世界。




十四、中华文明的来源,信仰史观的重建




纵观历史书籍,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是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编写的,而且已经完全排除了神圣性的因素,所以对于信仰者来说,我们很难把经典和历史结合起来,也无法把世界上的文明综合起来作为一个综一的文明来把握,只认为各个文明都是由最原始的进化进化再进化而形成的文明,如果这样来对待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例如在同一时期,毫无关联的两个地方为什么会出现那么相同的文字、人形。后来会发现历史进化论也是比较无力的。新约、旧约和《古兰经》同出一源,穆圣教我们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可以去以前的经典去找。本文以《古兰经》、《圣经》为基础来讨论中华文明的来源和人类历史的概括。《古兰经》或《圣经》的历史就是先知的历史,阿丹(亚当)、努哈(诺亚)、伊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尔萨(耶稣)与穆罕默德的历史。而中华文明的起源主要阐述的是努哈与伊卜拉欣两位先知。




200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此后一直处于蒙昧状态,发展缓慢。大约在四五千年前,人类文明却四处蓬勃兴起,创造了形态迥异的文字,这是第一个时期。到公元前6-前5世纪,东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获得了大发展,是为第二个大发展阶段,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英才辈出。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第三次文明大发展。




为什么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能够跨越千山万水,"一起"走入启蒙时代?笔者认为,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承认,人类其实只有一个"文明子宫",一切科学与先进文明从同一个母体发源并扩散。人类的前两个文明阶段皆与此有关。《古兰经》与《圣经》不是历史书,不可能事无巨细的把每一个时代的事都写下来,但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文明点,以这个文明点着手,知道了这个点就可以推测当时代的其他文明,比如中华民族的文明并没有提,但可以追溯到苏美尔文明,而苏美尔文明又来自当时代的中东。




(一)阿丹(亚当)




我说:“阿丹啊!你和你的妻子同住乐园吧!你们俩可以任意吃园里所有丰富的食物,你们俩不要临近这棵树;否则,就要变成不义的人。”然後,恶魔使他们俩为那棵树而犯罪,遂将他们俩人从所居的乐园中诱出。我说:“你们互相仇视下去吧。大地上有你们暂时的住处和享受。”(《古兰经》2:35-36).安拉由造了阿丹后,由于阿丹犯罪而被放逐到了大地上,阿丹与夏娃夫妇日夜忏悔,最终安拉饶恕了他们。于是他们开始在大地上繁衍,他们在人间生存的过程,就是重返天堂的过程。据说,阿丹圣人在印度那个地方归真,他从天堂上下来带着非常香的味道,也可能是印度盛产香料的原因。




(二)努哈(挪亚)




努哈的本意为哭的意思,在先知努哈时期,人们开始崇拜偶像,先知就经常的哭泣,但他的宗族并不听他的劝诫,于是先知努哈就祈求安拉把不义的人淹灭,正如《古兰经》所说,“我把我的主的使命传达给你们,并且忠告你们,我从真主(的启示中)知道你们所不知道(的道理)。从你们的主发出的教训,借你们族中一个人的口而降临你们,以便他警告你们,以便你们敬畏,以便你们蒙主的怜悯,难道你们对于这件事觉得惊讶吗?”但他们否认他,故我拯救他,和与他同船的人,并使那些否认我的迹象者统统淹死。他们确是盲目的民众。(《古兰经》7:62-64)”于是大水下降,这就是《圣经》里的诺亚方舟。值得思考的是,世界上大多数的民族的传说都是洪水的记录,中国就有水神共工发大水的记载。有学者研究,这次的使世界毁灭的水是沸水,所以大水过后,地球上的地质都开始改变,人的寿命也开始改变,在发水前树都是没有年轮的。在发水前人们活到几百岁很正常,然后在发水环境变化后人们活到一百岁才算是天命(黄帝内经记载),随着环境的进一步破坏,我们现在的寿命更短了。




《圣经》中9:18说 出方舟努哈(挪亚)的儿子就是闪、含、雅弗。含是迦南的父亲。这是努哈(挪亚)的三个儿子。他们的后裔分散在全地。




在三个种族中,最不受欢迎的是“含族”,最有可能受到分家不利因素影响的也是“含族”,含族将是被分配或驱逐至最远的一个族系,而留在两河流域的种族最大可能是“闪族”和雅弗家族。在狭义的定义中,古埃及人就属于“含族”,还有地中海东岸一些民族也属于“含族”。也就是说,闪族被留在了两河流域地区。古埃及这个地方一直不被《圣经》的作者看好,也就是不被闪族人和以色列人看好。狭义中的闪族人应该多是白人,而含族人应该多是黄种人,我们通过经典中的事件甚至可以猜测“含族”和“汉族”是不是有特殊的关系,虽然汉族在汉朝才形成,但是不是与这个组群有特殊的关系呢?




《圣经》是以“闪家族”为中心展开的,而以色列人是“闪”的后人。《圣经》是一本闪族家谱,但由于记述得非常详细,所以我们不仅得到了部分“含族人”资料,而且我相信我们从中还能得到许多中华民族的发展信息。但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说是闪族的家谱并不是说其他地方的文明都不重要,《古兰经》或《圣经》不可能像史书那样事无巨细的全部写出来,只能把当代时期的最文明、最辉煌的地方写出来,而其他的文明拿着与这个文明对照,就可以把全世界的文化都联系起来。




在旧石器时代或者智人时期不管中国有什么样的考古发现,肯定都是零星而薄弱的文明。新石器时代才是与今天的中华文明有明显衔接的文明。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尤其是后来的夏商周“三代时期”,所以,研究中华民族源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新石器时代和“三代时期”才是正确的,用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来说明今天“时差”是荒谬的。一般来说,全球新石器时代大约起于1万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开始于8千年前。这个“时差”是有其特殊意义的,因为一种文明向外传播是需要时间、过程的。




努哈(挪亚)三个儿子闪、含、雅弗是如此地重要,为人类始祖。他们可能是我们中国人神话中通常所谓“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吗?数目一样,重要性也支持了这个可能,时间也比较接近,都在大约6千年前左右。但假如中国人一贯敬重的“三皇”为此三兄弟,则表明中国本土的民族或人种构成大致包含了整个三种族,只是各种族含量多少还是个问题。




综合看,中华文明为努哈(挪亚)子孙所建。中国地区的部分神话传说应该来自中东。所谓中国人为“女娲”后代可能为一讹传,“女娲”(Nüwa②)实为“努哈(挪亚)”(Noah);换句话说“女娲”不是个女人,这个“女”只不过是音译而已,是个男性祖先。




(三)伊卜拉欣(亚伯拉罕)




1.伊卜拉欣(亚伯拉罕)的妻子撒莱不生儿女。撒莱有一个使女名叫哈哲尔(夏甲)(Hagar),是埃及人,做了伊卜拉欣(亚伯拉罕)的妾。哈哲尔(夏甲)生儿子易司马仪(以实玛利)(Ishmael)。时年亚伯兰86岁。耶和华预言易司马仪(以实玛利)将居住在众兄弟的东边,易司马仪(以实玛利)必生12个族长。100岁的伊卜拉欣(亚伯拉罕)“生”了易斯哈格(以撒),主妻撒拉随即驱逐了哈哲尔(夏甲)与易司马仪(以实玛利)母子。




目前公认伊卜拉欣(亚伯拉罕)生活的年代是4 000年前,可以计算出来从努哈(挪亚)到伊卜拉欣(亚伯拉罕)的期间接近3 000年,所以两者相加就是大约7 000年。巧合的是,人类文明至今考古发现的两个最久远的成型文明区域(古埃及与两河流域地区)都以7 000年前这个时段为开端。




2.中国西北地区还有一个民族是从中亚细亚来到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他们曾经用过的名称有“撒刺儿”、“沙喇族”、“撒拉回”等,目前定型为“撒拉族”。“撒拉”是“易斯哈格(以撒)”母亲的名字。同时,伊卜拉欣(亚伯拉罕)的父亲“Thara”有时候被翻译为“他拉”(如本书),有时候被翻译为“撒拉”(如拉尔夫“考古风暴”系列)。无论这个撒拉是公公的撒拉还是儿媳的撒拉,都有道理。他们一家人或爷孙俩或母子俩的名字出现在中国的西北方不能是偶然的,甚至可以是证明他们来到中国的证据。顺便介绍另外一个有趣的证据:以扫又名“西珥”(Seir)①。那么“锡尔河”实际上就是“西珥河”、“以扫河”!瞧瞧,撒拉、易斯哈格(以撒)、以扫,一家三代全有了,他们都在中国的西域出现。这一切是偶然的吗?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但无论犹太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皆尊伊卜拉欣(亚伯拉罕)为圣。




3.《圣经》中25:1说 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 基土拉给他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约珊生了示巴和底但。底但的子孙是亚书利族、利都是族和利乌米族。米甸的儿子是以法、以弗、哈诺、亚比大和以勒大。这都是基土拉的子孙。伊卜拉欣(亚伯拉罕)将一切所有的都给了易斯哈格(以撒)。伊卜拉欣(亚伯拉罕)把财物分给他庶出的众子,趁着自己还在世的时候打发他们离开他的儿子易斯哈格(以撒),往东方去。这里的“东方”是哪里呢?不象是回到美索不达米亚,看情形他们根本回不去那里,当初伊卜拉欣(亚伯拉罕)就是从那里被赶出来的。那么他们是到印度半岛去了吗?或者是到更远的东方中国了吗?一般认为伊卜拉欣(亚伯拉罕)时期距今4000年前左右,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的夏朝开端。




4.一种很有价值的猜想是,因为她的身份最低:妾。并且她的儿子少:只有一个。可谓势单力薄。哈哲尔(夏甲)带着她的孩子可能到了“最远”的距离——中国,而夏朝的夏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夏甲的夏,“Hagar”翻译为“哈哲尔(夏甲)”也符合中国人的发音,至今在四川等长江流域,“夏”皆发音“ha”,说明两者完全相通,更不用说汉语版《圣经》就直接将“Hagar”翻译为“夏”了。基土拉名分上是妻,她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等六个孩子,所以她可以到相对距离中东近一些的地方去。




5.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们去了中国,甚至更远。




首先,从KJV的翻译只能看出他们是朝亚述(Assyria)方向走去,但目的地看来并非那里。当时的印度半岛已经被雅利安人占领,所以这批人至多可以从印度过境。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是,4000年前的Assyria到底是准确地指两河流域地区呢还是所有亚洲地区?古代边界和地理概念。有那么清晰吗?大家是否注意到“Assyria”和今天的亚洲“Assia”是多么地接近!他们这个辞源上的联系怎么解释呢?另外一个版本说到易司马仪(以实玛利)建立的新国家的位置“在埃及的东方”。我的心在狂跳,以上所有这些信息表明,易司马仪(以实玛利)的家族所处位置只能是印度半岛或者中国,甚至美洲!那里只能是东亚!并且他们在新的地方“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新的国家(their country)”。




6.这支迁徙大军的突然到来,彻底改变了中国当时的政治面貌。中国原始社会就在大约4000年前这个时期嘎然而止,一般意义的国家雏形出现,尧舜禅让制突然变为家族血缘继承,青铜器突然出现并代替了红陶文化。从文明核心地区迁来的人们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至今在中国境内没有找到青铜这一发明的研制过渡期产品,直接就是成熟的青铜文明。青铜是一种多样合金,不是一种自然产品,是一种科学发明,与红铜不一样。那么中国人在4000年前突然间如何得到了青铜技术至今是个迷。假如是埃及人哈哲尔(夏甲)带来了青铜技术,问题将迎刃而解。




7.哈哲尔(夏甲)如果就是“夏后”,则到达中国之后的易司马仪(以实玛利)就是“禹”。夏朝姓“姒”(si)。“姒”的含义《辞海》解释为“诸妾年长者”,“哈哲尔(夏甲)”符合这个身份。《辞海》还说:妯娌之间也称呼“姒”。对以上我们可以解释为一句话,伊卜拉欣(亚伯拉罕)的其他妾也来到了中国,但总体以“哈哲尔(夏甲)”为大。事实上,《圣经》确实说只留下了“易斯哈格(以撒)”在迦南,其他的都离开了。




8.还有一个证据是,自大禹开始,中国有许多治水专家出现,这应该是从埃及来的一种文化传统。埃及有著名的尼罗河,经常泛滥成灾,尽管一直没有彻底治服,但是埃及人肯定在几千年里积累了丰富的治水和测水经验,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大型水利工程。恰好中国的夏朝是中国人大力治水的开始,而且哈哲尔(夏甲)本人即为埃及人,易司马仪(以实玛利)的妻子同样也是埃及人,这些都奠定了夏朝的埃及色彩,治水必然成为这个朝代的主要特色和功绩。




9.另外,母系氏族只是东亚的一个特殊现象,它既不明显表现在中东(看《圣经》中的家谱就可以明白全是以男性为主),也不表现在古代欧洲,只多出现在东亚或中国。其奥妙正在这里: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从一个女人开始的,并且他的丈夫根本没有过来。这奠定了女人统治社会的传统基础,并且形成了长期以女性统治家族的隐性传统——约略可称“女主内、男主外”。商朝基本上采取了同样的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母系氏族”的特征。这一政治制度进入文化领域,最后形成了中国整体文化的阴柔特性,几千年来一直到清朝都可以看到“贾母威风”,究其根源这些都是由特殊历史影响构成的。




10.《辞海》1009页:“夏子 指禹、汤”。传统的说法是,“夏”指“禹”,“子”指“汤”。因为汤姓“子”。那么,有没有另外一种解读呢?哈哲尔(夏甲)的儿子(或后代)是禹、汤?当然这个说法比较牵强,但作为一个疑问暂且放在这里。无论如何,商汤他们家族曾经生活在“夏”之下却是事实,商人并非突然而起的朝代。而商的出处在哪里呢?西方!证据在《辞海》上 。商风: 秋风;西风。《楚辞·七谏·沈江》“商风肃而害生兮”。王逸注:商风,西风。参见“商秋”。此条可见:“商”代表“西”,可以表示商人西来。




《辞海》中“夏”条目:中国人自称。《书·舜典》:“蛮夷猾夏”。孔传:“夏,猾夏”。这可以看作“华夏”的最初来源。假如为实,我得说中国最基本的文明底色就是埃及特色,并且是“含族”特色。后来所谓“汉族”恐怕与“Ham”族有关。




11.埃及人哈哲尔(夏甲)的儿子易司马仪(以实玛利)有12子。在中国,“天下分绝,为十二州,师古曰:九州之外有并州、幽州、营州,故曰十二”①。与易司马仪(以实玛利)后代为“十二族的族长”相合。为什么先“九州”后“十二州”?原因可能是哈哲尔(夏甲)的后代有三支留在了中东,在《圣经》后面的许多章节中可以看到“哈哲尔(夏甲)人”人出现(如《历代志上·第五章》:5:10)。伊卜拉欣(亚伯拉罕)清早起来,拿饼和一皮袋水,给了哈哲尔(夏甲),搭在她的肩上,又把孩子交给她,打发她走。哈哲尔(夏甲)就走了,在别是巴的旷野走迷了路。皮袋的水用尽了,哈哲尔(夏甲)就把孩子撇在小树底下,自己走开约有一箭之远,相对而坐,说:“我不忍见孩子死,就相对而坐,放声大哭。” 神听见童子的声音。 神的使者从天上呼叫哈哲尔(夏甲)说:“哈哲尔(夏甲),你为何这样呢?不要害怕, 神已经听见童子的声音了。起来,把童子抱在怀中〔怀原文作“手”〕,我必使他的后裔成为大国。”




12.《丛钞(第一卷)》11页说:“中国法律起源,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古老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刑始于兵”,或“兵刑同制”,即刑法的产生与原始氏族生活的战争有密切关系。该特点恰好说明了了这样一个事实,4000年前,在大多数文明国家和地区人们制定的法律皆为适用于普通相对自然形成的社会时,只有中国这个地方特殊。夏朝的居民是有组织地大规模长途跋涉迁徙而来,他们很可能以兵制迁徙,男人为主,但精神领袖却是个女人:哈哲尔(夏甲)。这个特征可参见后面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的情形。




13.“锡安”为“Zion”,是以色列的“大卫城”,也是耶路撒冷的别称,对于以色列人有着特殊的神圣故乡意义,无论到了哪里,“锡安”就是他们的精神象征。犹太人以及耶路撒冷共同被称做“锡安之女”。实际上“锡安”又是座耶路撒冷的山。“犹太复国主义”的英语竟然是“Zionism”,可见“锡安”之于犹太人的意义,所以他们到了其他地方再次命名“锡安”以为怀念是极其合理的。故而,我在上本书猜想“西安”或“咸阳”很可能是周朝人怀念故里的“锡安”。从《辞海》上看,这几个“西安”都没有必然使其取名为“西”的方位证据。他们分居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并且之间也相距遥远。那么“西安”的发音是否有可能是《圣经》中“锡安(Zion)”这一地名在中国音译的重现呢?也就是说,中国的三个“西安”都是闪族后裔的作品。如果中国有两条“亚伦江”(雅砻江和鸭绿江)我们不奇怪,那么中国土地上莫名其妙地出现三个“锡安”难道还不令人惊奇吗?




14.再从“乐土”这个“神话”来讨论中华民族起源的证据。“乐土”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哪里目前还不清楚,但《诗经》里就已提及。日本的“西方乐土”也应当来自中国才合逻辑。所以这个“乐土”的概念应该产生很早。对中国古籍我们可以了解了中国先秦的一些文体大多可以在红海两岸找到相同根源。中国的《诗经》无论在以色列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古埃及文学都能找到类似作品,在埃及叫“歌谣”,在以色列有“雅歌”。即便是《论语》在古埃及也可以归于一种“教喻体”对话形式,地中海东北部的古希腊也盛行这一文体,都可能为同源。




《诗经》中的《硕鼠》很隐晦,是主动的隐晦还是被迫的隐晦不好判断,是被故意误解还是今人的愚钝导致误解也不好说。或许它根本就不隐晦,只是我们从来没有往那方面想过而已。




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




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




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




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




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




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




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




谁之永号!




《硕鼠》为《诗经》之《魏风》。“魏”地处于今天山西芮城东北一带,《魏风》创作时间为春秋初期,大约公元前7世纪。




《硕鼠》起初引起我的注意在于其中的“三岁”。我在《向东》一书中已经解释过,此“三岁”可能为古代“一番”,就是从红海到中国内地之间的一个来回的航海时间,相对固定,一般不超过“三年”。与其对应的是,《圣经》记载所罗门派大船队出去搜寻珍宝来回一次的时间也是三年一次。后来看陆地行程一个来回也不超过“三年”。清朝锡伯族人从中国东北调遣至新疆伊犁、喀什戍边,单向行程大约使用了一年三个月,人员约4000。从以色列到中国西北地区距离相差并不太远,“三年来回”说法也基本成立。




“三岁贯女”就是中东殖民统治者“三年”来收取一次贡纳。此诗尽管埋怨三年一期的被迫贡纳,但这个诗人未必明白三年一次的贡纳是交给谁的,或许他认为那些直接的收集人就是受惠者,所以他的愤怒是直接冲他们的,或许他明白真正的受惠人实际上也不影响埋怨吧。在悲愤之中诗人明确地表达了另外的情绪,实际上许多《诗经》作品都表达了另外一种情绪:思乡。类似的诗歌很多,但以往中国学者都把那些近乎绝望的思乡情绪解释为思念中国的某地。另外,我认为这些诗歌的作者多为贵族,他们思念远在中东的家乡,所以绝望而无奈。




15.前几天看到一篇厦门某大学老师写的“儒教起源于犹太教”的论文。没错,中国儒教内核很可能就是犹太教,最初的儒生很可能就如那位学者推测的是“拉比”。“儒教”乃“犹教”,从发音上,ru-you,也很接近,在北方这两字发音区别还比较大,在南方很多地区基本上没有差异。




他认为“儒”(ru)实际上可能来自与“Jew”有关,“du:”而“ju:”,然后再转换为“ru”就清楚了。“儒教”在初期可能属于或者根本就是“犹太教”(Judaism),或者就是犹太教的一个教派,逐渐分离出来并最终形成我们熟悉的“儒教”。孔丘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有人视其为不信鬼神的原始唯物主义精神,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并且错了2000多年。




在中东,犹太教与“怪力乱神”的万物有灵的原始萨满教也一直势不两立,之间有过几次血腥斗争,动辄处死败者一万上千。这从《圣经》上看得很清晰。作为一个犹太教的传人孔丘自然也是愤恨“怪力乱神”的,而非唯物主义思维。信“一神”而“远鬼神”会被人误以为是“不信神”,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萨满教、一神教、唯物主义,三者有着本质的差别,但最大的差别是一神教依然为有神论者,只是反对万物有灵而已。这个对于“不语怪、力、乱、神”的误解竟然歪打正着导致了中国某种程度的“无神论”传统。孔子已经被注解了2000多年,孔子还是最初的孔子吗?假如孔子有可能不是原本真实的孔子,那么儒教当也不是当初的儒教了。




作为儒教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了2000年,孔丘的“不语怪、力、乱、神”很可能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一种意外的色彩:任何宗教都无法长期深入地占据中国。尽管最初很可能是出于“一神教”而提出的这个思想,但由于后世人们理解的混乱反而成为遏止宗教的口号。这样的儒教土壤倒是极其适合唯物主义思想生长,所有儒教发达地区(在中国主要是汉族地区),有组织的一神教反而更不容易生根发芽,但原始的自然崇拜却依然盛行。这是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比如,被儒家“礼”教化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人是汉族,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汉族人最不善歌舞,这就是儒教的结果,其实也就是普及犹太教的结果。在《圣经》里可以注意到那些歌舞的人们基本上与“野蛮”联系在一起。原由是,最初的歌舞是献给神灵的,在亚伦与族人们载歌载舞地敬拜金牛之后,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几千人的生命。犹太教是一神教,讲究肃穆,发展到后来,任何偶像都不允许存在,舞蹈也自然是不允许的。大卫打了胜仗载歌载舞,因而受到扫罗女儿的奚落。长期下来,汉人在儒教影响下,肃穆倒是肃穆了,并且也真的与周边相比似乎“文明”一些,不过从此失去活泼生机。




这里还可以顺便解答一个历史问题:为什么中华民族未曾断流过,其他古老文明古国都断流了呢?因古代中国远离了“世界的核心”:中东。中东地区以及周边的印度和伊朗,都处于旋涡中心或紧邻,所以受到冲击的频率和幅度要远远大于古代中国和美洲。但美洲由于过分远离中东核心,后备虚弱,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帝国,以至于后来被欧洲列强近于灭绝。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无论在人种还是在文明体系最独特的远古“完卵”。作为一个未遭破坏的“化石王国”,中国必将在世界文化史中起到独特的历史研究作用。今天生活在中国的学者应该为这一资源感到幸运,在这一相关历史研究课题中,中国人势必将“左右逢源”。




讲到这里就几乎把上中华文明的来源大致写完了,而下面最主要的三个先知穆萨、尔萨与穆罕默德都是大家今日所熟悉的就不详细地讲解。穆萨(摩西)带来了旧约,那个时期就是埃圾文明时期,对应着中国的商朝,那时据说精灵把巫术教给了人类,于是巫术横行,商朝的封神榜中的很多东西也并不是没有可能。而尔萨(耶稣)带来《圣经》,正是罗马时期,那时正是医术发达的时期,对应的就是汉朝,医术也相当的发达,黄帝内经的一些章节就是在两汉记录的。而后由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原因,《圣经》遭到篡改,出现了一些原罪、三位一体及耶稣神话等现象,这时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到来了,从上篇文章“神圣世界的隐匿与重现”可以知道,《古兰经》的降世就是把神圣世界遮盖以便理性发展,而《古兰经》来挑战理性以证明它是天启的过程,这个时代是文学最发达的时期,对应的就是中国的唐朝……




以先知的下降顺序把人类史简单笼统的串了一遍,必须注意的是,这不是进化的思想,虽然也有发展的表现,但有一点永远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的线,那就是“认主独一”,其实,人类的世界史就是安拉引导人们认主独一的血泪史。




老师用二十分钟把人类史讲完,笔者也不自量力的用一万字总结了这节课的笔记。穆斯林学者及基督教学者都在做中华文明与天启信仰这一课题,这意味着以后的路不再那么难走。中华文明并不是独立的文明而是与天启信仰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的文明,这也意味着我们能完整的把握整个世界文明的基本联系。对的来自真主,若有错误,求主饶恕。




参考书目:《向东向东再向东》、《锁定红海》、〈课常笔记〉




十五、从中华文明象形文字看人与恶魔(摘)




(一)“人”是什么?




作为象形文字,甲骨文一般都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说文解字》)而来。因此,其字体一般都能直观而形象地表达事物的本身。




“人”字究竟要表达什么世人或后人表达什么呢?在甲骨文、金文和篆体字中,“人”总是表现为“屈从”的、“卑躬屈膝”的样子,如图:




展现“人”字原本可以选择的正面,必须让位于另一个强大而有力的主体,在这个主体面前,人必须是屈从的、卑躬屈膝的,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而“人”字所要表达的,正是人与这个主体之间的这种屈服从属关系。“人”字所表达的这种“屈从”的特性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说文》)。那么,在人正面的这个主体又是谁呢?我们接着来看,继甲骨文之后出现了金文。为了防止字义的流失,这个主体的身份在金文中得以显现,如图:




其中的两个“人”字指明了,人必须屈从的在人上面的主体就是“一”。 “人”字字义流失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出现。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古汉语中的“天、帝、独、一”等字都是对那个至高无上、独一无二造物主的称谓。结合古人的信仰我们可以断定,甲骨文中“人”卑躬屈膝的对象和主体,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主宰。在甲骨文中“人”字被录取编号的有130种,但都大同小异,都像是人在鞠躬或准备下跪的样子。




由此“人”字的本意是要通过人的某种肢体动作,来表明人与另外一个主体之间的屈服从属关系。而这个主体就是独一的主宰,也就是说,屈服顺从至高无上的造物主者才称之为“人 ”。而这一点也正是真主创造“人”的初衷,《古兰经》云:“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古兰经》51:56)




接着来分析篆体字中的“人”,“人”字所表达的是这种高智能动物身上的一种特性,这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继续解释说:“此籀文象臂胫之形”,结合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字所要体现的是这种高智能动物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是天地万物的性情当中最贵的,而这种“特性”好像是人的手臂与小腿的某种肢体动作。我们继续看大篆当中“人”字的造型。在篆体字中“人”字有二十五种之多。我们在其中发现了一套人体连贯的肢体动作,这里有鞠躬的、下跪的(准备下跪和跪下去的)、磕头的(准备磕头和磕下去的)、俯首跪在那里的、跪在那里张手祈祷的;不光有一人的而且有多人(两人代表多人)一起的如图(1-9)。




对甲骨文字的解读中,有些字通过后来的金文和篆体,反倒能更好的理解原字的本义。因为古人在后来的金文和篆体中,对甲骨文原字笔画的添加与更改,都是为了防止字义的流失而做的补充和说明。笔画的变化正是反应出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原来甲骨文中“卑躬屈膝”的“人”,所表达的不仅是要对上天屈服顺从,还要对他俯首叩礼。




《古兰经》云:“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古兰经》96:3-5)。这是《古兰经》首次下降的血块章中的几句。如此看来,神秘甲骨文字的创造,也有那个至高无上神秘主宰意志的参与和指导。《古兰经》经文与甲骨文字彼此印证的事实,就是最充分有力的证据。




而对甲骨文中“人”字字形的分析,使笔者得出了一个令国人为之惊诧的结论:“人”指的是对上天屈服顺从、俯首叩礼者,这是甲骨文“人”字确切的内涵。这也是自古以来安拉派遣使者来教导人做的事,原犹太教徒、原基督教徒、虔诚的穆斯林以及很多服从安拉但不知自己有信仰的人都属于这种人。




顺便解释一下“从”字。









“从”字的意思是:跟随那些遵循正道(彳)的穆斯林(人),在清真寺(止)中一起礼拜(个别字义后详)。本义:随行,跟随。《说文》:“従,随行也”。穆斯林在清真寺里礼拜时,由一个伊玛目(教长)领拜,而其他人则举意“跟随”。这就是“从”的本义。




“物”为何物?




与“人”相对的就是“物”,我们时常也将“人”与“物”同提并举,那么,“物”到底是什么?“人”和“物”到底有什么纠缠不清的瓜葛与联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甲骨文中“勿”与“物”无论是字形还是字义,联系都是十分密切的,甚至在篆体字中是混用的。所以要了解“物”的话,就得先分析一下“勿”字。









勿 副词,意思是:不,不要、别。如:请勿动手。(《字典》)在甲骨文中,“勿”字字形所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人( )从自己身上抖落、清除某些东西( )的象形,进而表达出“不要”的含义。那么,这种容易附着在人的身上,而人又“不能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来看两段《古兰经》:




“我告诉你们,恶魔们附在谁的身上,好吗?恶魔们附在每个造谣的罪人身上。”(《古兰经》26:221-222)




“谁要是无视至仁主的教悔,我就让一个恶魔附在谁的身上,成为他的朋友。那些恶魔,妨碍他们遵循正道,而他们却以为自己是遵循正道的。”(《古兰经》43:36-37)




原来这附着在人的身上,人不能要、必须清除的就是妨碍人遵循正道的恶魔!这就是“勿”字“不要”的具体所指。




在甲骨文中,“勿”与“物”是密切相关的,“勿”表达了“不要”之意,而“物”字则是对“勿”字中“不要和抖落”对象的指示和说明。也就是说“物”就是企图附着在人身上的恶魔。




物 《说文》和后来的《字典》误将“勿”解释为 “杂色旗”,之后又误将“物”中的“勿”理解为“手”,结果将“物”字的本义解释的面目全非。实际上“物”字中的“勿”,仍是“不要”之意,而“牛”就是“不要”的所指,即恶魔。那么恶魔与“牛”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原来恶魔的形象就是一头火牛,为人目所不能见。平时所说的“牛头马面”、“牛鬼蛇神”中的“牛”指的就是它。《圣训》中也有“恶魔的两角间”这样的话语。《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精,指的就是精灵、妖精等。而《古兰经》也说“它(恶魔)原是精灵”(《古兰经》18:50)平时所说之“物怪”、“怪物”、“物魅”,以及在“宝鼎图文”一节中所提到的“物”指的就是它。




甲骨文中的“物”字,就是一个牛从“前后左右”攻击人、附着于人,而人不能要它,需从自己身上清除它的象形。




在甲骨文的“物”字中,你可以看到那头“牛”从各个方向抵触“人”。而《说文》在解释“告”字时说:“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而《古兰经》对“告”字的上述字义,在经文中也做出了微妙地解释。经云:“我告诉你们,恶魔们附在谁的身上,好吗?恶魔们附在每个造谣的罪人身上。”(《古兰经》26:221-222)甲骨文中的“告”字,就来自于这段经文。




“那些恶魔(附着在人的身上以后),妨碍他们遵循正道,而他们却以为自己是遵循正道的”。我们常听到“圣战”一词,而圣战(吉哈德)的本义是奋斗,就是人与自我的战斗,是与这个看不见的心魔之间的战斗。而所谓真刀实枪的战斗,只不过是对魔道的斗争在外界的延伸和扩展,这种敌我分明的战斗反倒是“小圣战”。




但是后来随着信仰的遗失,“物”字的本义——那个原本就看不见的物魅、恶魔,很快就随之散失了。留下的只是泛指天地万物之“物”。《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物”原来就是“恶魔”,就是自人类的祖先诞生之日,就已被确认的人类的对头与死敌!它们时常附着在那些失去真主庇护的人的身上,于是这世间才有了那么多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物”!




求主赐福原作者。




十六、 从“我”剖析投析主道的精神




“我”这个字小学时就学过,虽然有点难写,但学是能写下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是所有的哲学都必须解决的问题,但话虽出,但“我”字到底本意是什么意思?我们的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可能都不曾思考过。甚至,到了生命终结时都不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来干什么的,真是对人智商的一种极大的污辱。




正如《古兰经》所言:“在世时没有信道,临死时仍不信道的人,即使以满地的黄金赎罪,也不被接受,这等人将受痛苦的刑罚,他们绝没有任何援助者。(《古兰经》3:91)” 虽然不信道的原因很多,安拉也会因我们所处的不同境地对我们的行为加以审判,但我们也会对自己理智的开发付绝对的责任。




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我,施身自谓也”。施,是实际的捐出、献出的意思;身是指身体。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指实实在在捐出自己身体者对自己的称谓。虽然没具体说向谁捐,但通过古代中国对天(帝)的普遍信仰得知,除了上帝谁有这个资格呢?也就是说,在古代中国“我”是向造物主献身者的自称。通俗一点,“我”就是那个答应甘愿为造物主奉献一切,乃至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就像老师在古尔邦节经常向我们说的,在古尔邦时,我们最大的捐献是把自己的生命及财产风险给主道。




4000年前的阿拉伯半岛南部,有一位名叫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老人。他被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同认定为一神教的始祖。他老来无子,就向真主祈祷求子,在他古稀之年终得一子,起名伊斯玛仪,老者视其为掌上明珠。在他长到十几岁的时候,造物主为了考验他的虔诚,在梦中晓谕他杀子献祭。易卜拉欣毫不迟疑的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儿子,他说:“我的小子啊!我确已梦见我宰你为牺牲。你考虑一下!你究竟有甚么意见?”(《古兰经》37:102)伊斯玛仪回答说:“我的父亲啊!请你执行你所奉的命令吧!如果真主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坚忍的”。(《古兰经》37:102)于是易卜拉欣就开始杀子献祭。就在他把刀割向伊斯玛仪喉咙的瞬间,刀刃变为了卷曲的,有声音从空中召唤他说:“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并从天上降下一只绵羊,让易卜拉欣以羊代替其子,宰为牺牲。




精彩的部分到了,甲骨文字(義)是上面一个“羊”下面一个“我”,这就是伊斯玛仪以己牺牲,安拉以羊换命而构成的義字,汉字中“義”字的发音及含义,与“伊斯玛仪”名字中的“仪”的发音,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是中国文化与中东文化同出一源的一个小证明。




在甲骨文中“我”字被录取编号的有142个之多,但都一样,如下图。这个“我”字由两个“戈( ”组成,甲骨文中的“戈”是抽取的意思。其原始的意思是:天使(死神)将灵魂从人体中抽取出来。死神的这种取命方式,在人这里演变成了用利刃割取性命。所以,后来“戈”的意思就成了一种在供献牺牲时使用的礼器。形制很小,似斧,由玉、石等制成。再后来演变成了割取性命的利器的总称及兵器,含有割取的意思。“戈”字义的这种变化在后期金文中比较明显。出现于商周时期的兵器“戈”,是仿照甲骨文“戈”字字形制成的,也就是说兵器的“戈”,其样式来源于文字的“戈”,其原始的含义是“勾取”。









甲骨文中的“我”字,左边的“戈( )”用贡献牺牲时使用的“戈” ,自取性命用( ),取人性命用两“戈”组成的“我”字表示的是:自愿献身者用割取性命的戈,实取自己的生命。故 “我”就是那个自愿自的向造物主献出生命的人,对自己的称谓。安拉说,“有人为求真主的喜悦而自愿捐躯。真主是仁爱众仆的”(《古兰经》2:207)。




真主是无求于全世界的。他不需要他的归信者为他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需要我们的礼拜。但假如我们知道了这种忘我牺牲精神之伟大,知道了这一牺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即便是让你死上一千次,你也会在所不惜、无怨无悔。生命就在这种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了升华!也就是古文献中所说的“杀身成仁”。而它的取义就蕴藏在古代中国以及今天穆斯林的宰牲仪式中。




我们的祖先将这一伟大的信仰、天地间唯一的真理,凝聚在了这一个个方块字中,其用意无非是让每一个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在一代代的文化传承中坚守信仰、拥抱真理




十七、言什么?语什么?觉什么?悟什么?









舌,本义:舌头。《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古文献对“舌”字的解释,更倾向的是它的“道德”属性,而非“生理”特征。这也是甲骨文字源于信仰的核心原理。那么,甲骨文中“舌”字的象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心和




舌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古兰经》云:“一句良言,好比一棵优良的树,其根柢是深固的,其枝条高耸入云,凭主的许可,按时结果。一句恶言,恰似一棵恶劣的树,从大地上被连根拔去,绝没有一点安定。在今世和后世,真主以坚固的言辞使信道者坚信,真主使不义者误入迷途,真主是为所欲为的。”(《古兰经》14:24-27)原来舌头的使命就是说良言,从它上而坐出大树。如上图,下面是口,口中有舌,从舌上长出树“干”。




心为根,舌为枝,心舌相连,舌犯罪就可以推及其心已坏。据[欧麦尔之子阿布顿拉传述]安拉的使者说:“安拉慈悯为伊斯兰的信仰而说有益的话的人,并使他获得丰富的回赐。对于为不该说的话而闭口缄默的人,他从口舌的灾难上得其平安。”




我们再来看“话”这个字。《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话”与华同音,来自于这棵光彩亮丽、灼灼其华、果实累累的“优良之树”。而谎言的“谎”则与“荒芜”是密切相关的,说明“谎言”、“假话”注定是荒芜的,在后果是不会结果的。“话、谎”二字进一步验证了甲骨文中“舌”字的构造,就是《古兰经》所描述的那棵树。




甲骨文中每一个字的形成,都有其信仰的渊源和背景。例如:“谈”字原始的含义就是谈论发生在炎帝易卜拉欣身上的故事(神迹)之意,谈易卜拉欣之忠;“议”就是议论发生在伊斯玛仪(义)的事情,……总之,古人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有针对性的“合会善言”,没有谎言假话、无稽之谈。因为他们深明这些源于信仰的“合会善言”,就“好比一棵优良的树,其根柢是深固的,其枝条高耸入云,凭主的许可,(会)按时结果”……




言语




甲骨文中的“言”字,下边是“口”上边是“辛”,“辛”是“帝”的另一写法。《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言”主要指的就是就心或口头对造物主的赞颂,对造物主的诉说,而不是说别人的恶言的。




而言最尊贵的一句则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是人只所以为人最根本的表白,而自开天辟地以来,这句话没有任何改变,变的只是使者,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却贯穿着人类史的始末。




在这允许发言的日子里,我们却不知道皈依和信仰那个伟大真实的主宰。复活之日,一切秘密都将被揭开,许多人眼见刑罚这才幡然醒悟。然而此时他们却“有口难言”……




篆体“误”是这样的




篆体“误”字由“言、失、口”组成,其意思就是“失言于天”之意,即:在死上并没有把心或语言归于造物主,这就是“误”,故误就是否认造物主的存在。









语 本义:谈论;议论;辩论。(《字典》)《说文》:“语,论也。”又“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语”就是人们之间彼此谈论“难”,到底是什么样的难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要去谈呢?当后是后世的火狱,这是最大的灾难。常纪念后世也是人能够积极乐观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信后世是信仰的一个要素。




《古兰经》云:“我那里确有沉重的镣和强烈的火,有噎人的食物,和痛苦的刑罚。”(《古兰经》73:12-13)而“语”字字形则来自于以下这段《古兰经》经文:




“在那日,你将看见罪人们带着桎梏,成双成对地被捆绑起来;他们的衬衣是用沥青做的,火将笼罩他们的脸。”(《古兰经》14:49-50)




我们再来分析这个“语”字。“语”字字形显示:人们口( )中所谈论的言词( )就是:“罪人们带着桎梏( ),成双成对地被捆绑起来”( )押入火狱的情形。




觉悟 觉




《说文》解释曰:“觉,悟也。从见,学省声”。篆体中的“觉”字是从伏案( )就读( )的书文中见( )到真理和迹象( ),从而有所感悟和觉醒之意。




而觉又有睡之意,为何睡也能“觉悟”呢?我们看以下经文:




《古兰经》:“人们到了死亡的时候,真主将他们的灵魂取去;尚未到死期的人们,当他们睡眠的时候,真主也将他们的灵魂取去。他已判决其死亡者,他扣留他们的灵魂;他未判决其死亡者,便将他们的灵魂放回,至一定期。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古兰经》39:42)可见睡觉和死亡都是灵魂离开身体的过程,使者让我们常纪念死亡,以便我们觉悟,睡与死相似,睡觉与觉悟同源词就不难理解了。




睡眠之所以称“睡觉”,其用义就是为了我们能对昼夜的生死有所感悟和觉醒。古汉语中“睡觉”一词的原始含义就是:从睡眠中对生命的真相有所觉察、对人生的意义有所感悟!




悟,理解,明白,觉醒。如:醒悟、领悟、幡然悔悟。《说文》:“悟,觉也。” 《素问·八正神明论》:“慧然独悟。”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语”字中人们所讨论的内容,就是在来世的火狱中,罪人们遭受各种痛苦刑罚的情景。心真的可以体会到火狱痛苦,就会觉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在心灰意冷、走投无路时心才悟到主的存在。




那么“觉悟”一词的原始含义就是:从伏案就读的书文(经典)中觉察真理,从来世痛苦的刑罚中心有所悟。《古兰经》:“在那日,火狱将被拿来;在那日,人将觉悟,但觉悟于他有何裨益呢?”(《古兰经》89:23)。可是今天的我们早已忘记了自己是谁。在有意和无意间迷失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站在了叛逆和否认真主的一边,我们还自称为“我”!须知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对自己一无所知者,最无耻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背叛!




十八、末日信仰的艺术




《古兰经》中,安拉告诉我们, “末日,我几乎为人们隐藏了它。”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如此,无论是有信仰还是没信仰的人都没有末日的精神,而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末日只成了一个概念,我们确已遗忘了末日的到来.但如果真的忽略了它,信仰则像风中的羽毛一般,随风而飘……




我们大概还记得死神的账单,当死神来临时,病人才开始珍惜生命中的一切,想去看看白云,看看花朵,看看自己的亲人,但如果没有亲眼看见死神,这一切都没有那么重要.但有个答案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不知道哪一天死亡,每一天都可能是我们自己的末日.一个很实际的观点就是, “人生下来就是往死里走的”,这才是最大的危险,然后人们却闭口不谈.这种价值观就构造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历史观。




当我们进入了达尔文后现代后,就把现世当成了永恒而遮蔽了后世,这种“文明”的错觉是让我们把今世当成永恒的并不断趋近完美.然而结果就是道德泯灭了,人们之间只存在利益,人性逐渐的消失.




人都是想达到幸福的,然后如果不正确理解幸福的含义我们可能会南辕北辙.当我们饥肠辘辘时,得到一点吃的就是幸福;当我们饥渴难耐时,得到一点喝的就是幸福;当需要爱时,得到爱就是幸福.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想挣好多好多的钱,来换取幸福,然而我发现我错了,在一定的范围内,物质可能会带给人幸福,这个范围提供了人的衣食住行.但超过了这个限度后,物质和幸福没太大的关系了,这时精神就是幸福的基础.然而到了这个阶段后,人的欲望是根本满足不了的,还不马不停蹄的去挣钱来满足一个又一个和幸福没有关系的欲望,这时,我们已经与幸福失之交臂了.还记得我们的初衷吗·就是为了幸福,这个幸福是那么的容易和显然,显然的让我们无法发现,就像空气那样,但如果摸摸自己的衣服、想想自己的丰富的食物、亲爱的家人,这些比拥有全世界都好.不是谁比谁高尚,谁比谁庸俗,而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摆在眼前.




在物质的生活面前,我们是需要的,但在需要的同时必需要去超越,当心灵超越这一切的时候,就不可能把物质当成自己的目标,而是把物质当成实现终极目标的手段.而这个终极目标就是后世,但终极目标不是终结,而是贯穿于自己的整个人生.




当抱着一腔热血去现实自己所谓的梦想时,请等一等,这真的是我们的梦想吗·静一静,好好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这个东西能否真正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那么数十年后再来思考就晚了.小时,家境贫寒,有一段时期就靠老爸去捡白菜叶子为持生计,当时就立志再也不过这样的生活,凭什么当官的一句话就把我家弄的负债累累·凭什么他们大鱼大肉我们别人扔的白菜·凭什么我们奋斗一辈子都当不了一个厅长,那些官二代的起点就是市长·凭什么我工作一辈了才买了一栋房子,那些富二代生下来就好几个别墅.倘若我毕业后踏入的是社会,我绝对找不到这些回答正常人性的答案.倘若踏入社会,我可能就要用恶的方式来回应,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因为我就是受害者.那些正义、良善、美好、公道如何去伸张·当不看自己的底线时,发现自己就是怎样都是正直的,即使自己犯错都会给自己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




如图所示,如果不看自己的底线,老往上看,永远都不会发现自己中错了,还以为自己是天下最正直的人,但对错并不是以自己的标准来看待的.公道良善美好正义全都是人的本性,我们都需要,但在现实中确实消失了,我们怎么办,我们贫穷所受的苦怎么办,我们被人含冤受死怎么办·我们得不到自己应得的怎么办·当死时一切问题都会解决.当审判日时,当你接到自己的功过本时,当一切的不公都被消除时,我们就不认为在今世受的苦是在受苦了,因为它有它的回报.但并不是说伊斯兰是苦修主义,而是强调了一种对苦难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为金钱折腰的人生品质.人根据自己的能力而选择自己能力中最有价值的工作,这都是后话,因为有一个终极目标时,所有的一切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我们再看看进化论者如何解决不公的问题,进化论认为一切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极到高极、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他们认为只要我们努力的发展,就会把全部的问题都解决掉,那时没有罪恶、没有疾病.但假如这个问题花了2000年时间解决了,这2000年之前的所有的不正义的事要怎么解决呢·难到所有人的痛苦换来的就是最后一代人的解放?以前的冤魂如何安息?除非你的生活毫无意义,否则一定需要后世的信仰来解决.




后世的基因、天国人基因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基因中,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真境花园里的善人国,陶渊时的桃花源,还有瓦尔登湖甚至是共产主义(马老先生的共产主义清楚的反应出犹太人对天堂的观念).在至仁主章中有几个”天堂”是用双数表示的,学者解释这是天堂的双重性,说明今世和后世都可以是天堂.




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他将万物的名称,都教授阿丹,然後以万物昭示众天神,说:“你们把这些事物的名称告诉我吧,如果你们是诚实的。””名称是所有物质存在的基础,你不会知道没有名称的事物.这个名称的深层次的涵义就是万物的物理.换句话说,安拉早就已把万物的知识给了人类,都在人类的大脑里,知识并不新知,而是学而恢复.比如说,告诉小孩这是一张桌子,小孩见到其他不一样桌子的时候几乎没问过这为什么也是桌子·这就是柏拉图的理念说,人的脑海里都有一种万物的原型,当学到一种原型的表现时,原型就被激活,而其他事物就一通百通了.天堂就是这样一种原型.我们再看看它在今世的表现.




追求天堂本身就是一种本性,不论你是什么信仰或是没信仰,它都有一定的表现.当还是幼儿时,零食就是你的天堂,如果谁敢抢你的这些,你就会非常伤心乃至哇哇大哭.当你小学时,玩具成了你的天堂,若不加以引导,是不会把玩具分给别人的.青年时,恋爱就是你的天堂,我们可以在爱情中找到温暖和栖息的港湾而愿时光永远停住.结婚后,你的天堂就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是自己的延续,子若成龙老人就会非常喜悦.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所有的每好事物,都是天堂美好的折射,其实,我们真正内心追求的是后世真正的天堂,那时我们在各人生阶段的追求都会变成现实,那时就是最幸福的时刻的,而今世最幸福的时刻不是因为名不是因为利,而是因为把天堂放在了心中,时时刻刻为之努力而产生出的韧劲,是享受安拉恩典的感恩,是还活着的美满……




幸福是那么的简单,只需稍稍把目标名确一下,然后用最好最有价值的方式去实现,那么获得的幸福就是最大的.但此中不可避免非常多的苦和累,如下图所示:




阿丹当时犯了吃禁果之罪而被打下了人间,从此就开始了重返天堂之路,这条路是非常的艰辛,天堂不是一下子飞上去的,而是通过安拉的




法则生活一步一步的爬上去的,爬坡当然非常的累和艰辛,但其中也有许许多多可以让人舒服的休息处,这就是痛并快乐着的旅程,如果心中没有天堂,那么他肯定不愿意走这个上坡路而会选择平路,那样就和天国没有交点了.但如果心中有天国,并充满了希望,那么因为人的虔诚他途中的歇脚点就会非常的多,如父母、爱人、朋友、儿女,多的让他应接不暇,因为安拉总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援助,由于歇脚点的增多而使自己根本就感觉不到爬坡的劳累,这就是虔诚敬意以苦为乐以今世的天堂换取后世天堂的过程.这就是以末日为生活准则的幸福艺术.




十九、前定——幸福之歌




自己信仰以来,困扰最多的大概就是前定问题了,我压根无法理解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是无法理解,前定问题涉及了很多哲学问题而我只了解了一些表面的现象,显然离真正理解前定还差的很远很远。




传统世界里对前定的误解严重影响着我们的信仰,甚至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时候来慢慢矫正我们的前定观了。




“前定”这个词,根据字面涵义很明显就把它理解成先前就定好的了,所以我们就会问,前定与宿命论什么区别?既然定好了,努不努力结果一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我现在正做着的手中工作,我为什么要做? 是安拉的定然吗? 如果这是定然,那么,安拉早知我必如此,何必还有什么赏罚呢? 假如安拉早已确定好了一切事务的后果与结局,何必造化宇宙和人类? 人如果没有自由意志,事无巨细都有定数,那还有什么责任可言?




前定的第一层涵义是不可变更的意思,《古兰经》中安拉说,“你必将发现安拉的常道是不可变更的”,这种前定被我们称为常道,如重力是向下的、万物是有引力的、物质是有精确的构成的……这种前定我们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想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符合这种自然规律,逆天而行会把我们毁灭。不仅如此,圣人说,“……真主派一位使者,命令他负责胎儿的四件事,给养、福祸、寿限、婚姻”(布哈里),换句话说,这四样东西基本也是不会改变的。你是否见过有的快死的人特别能吃,有的人怎么喂都吃不下去的状态呢?你是否见过突然挣了很多钱然后发生了意外或人为的因素突然变的比以前还穷?这只是说明那些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罢了。而人们现在都在追求什么呢?都在追求金钱、追求官位、追求美好的伴侣、追求长寿,这些耗费我们一生时间的东西却是已经定好的,为了这些不可改变的东西而放弃那么更重要的事——代治世界,值吗?




前定的第二层涵义是预知,举例说明,比如我们班有个小明,他学习时不用功,不学阿语,我去劝他,他就是不学,后来我说,“他肯定考不及格”,到最后,他真的没有考及格,其中我并没有干扰他的选择。正是这个道理,安拉是全知的,安拉知道他的作为,但在他的选择中安拉并没有干涉他的选择,否则,审判就没有意义了。




前定的第三层涵义是自由,自由本身就是前定的一部分,自由是前定中的高级规律。比如说,我们去玩游戏,游戏的规律是被设置好的,但里面的主人翁却是人操控的,当主人翁触发到游戏中的一种情境时会触发一些场境,但触发到另一种情境时,会触发另一些场境。或如圣训上记载,欧麦尔带队去一个地方,但在路上接到报告说那个地方发生了瘟疫,于是欧麦尔下令改变方向去其他地方,有人问,“穆民的长官啊,你难道要违背安拉的前定吗?”欧麦尔回答说,“不,我只是从安拉的一个前定转向了安拉的另一个前定。”我们的生命中有无数的前定,但我们去选择哪个前定,我们的选择正是后世要被审判的东西,我们无法做选择事安拉不会责成我们的。




圣训中告诉我们祈祷可以改变前定、善功可以改变前定,这种改变只是很少,特殊的规律不能取代于普遍规律,最大的前定就在于规律上。




讨论前定是一个无意义的事,安拉不让我们深研前定是有道理的,无论我们的祈祷善功能否改变前定我们都是不知道的,假如我的前定是六十岁,如果我做了善功把六十岁改成了六十一,实质上我并不知道我的寿命加了一岁。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前面都已经定了,我就不努力了,努力也没有用啊!这其实就进入一个思维误区,我们已经越权了,无论努力还是不努力,都是在冒险猜测安拉的前定。有则圣训是这样的,一天尔撒圣人在清真寺的楼上站着,于是恶魔就来对他说话,“尔撒啊,安拉给你经典,让你看到他,给你平安,你从楼上跳下去,如果没死说明安拉没骗你。”于是尔撒圣人说,“被驱赶的恶魔啊,只有安拉测试人,没有人测试安拉的”。故我们只需努力的按照古兰圣训的原则去做,不要总想着去测试安拉。




从前有个小故事,一个富人看到一个贫人在那里晒太阳,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挣钱呢?”。穷人说,“挣钱做什么呢?”。“挣钱可以出去旅游。”“旅游干什么呢?”“旅游可以去海滩。”“去海滩做什么呢?”“可以晒太阳。”“那你看我在干什么?不是在晒太阳吗”。我们起初去看这则故事,不禁为穷人的这种豁达的思维赞赏,但是仔细想想,好像并不是这样,穷人或富人想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穷人却跨越了一个步骤,富人是从平凡到卓越再到平凡的过程,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而穷人就是缩在那里从平凡到平凡逃避现实。并不是说富人因钱而高贵,而是因为他可能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而高贵,这个价值与金钱无关,如果实现了价值依然孑然一身,他依然是高贵的。这和前定问题是有关的,结果一定的,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虽然结果已定,但安拉不以结果来审判我们,而是以我们在达到结果的这个过程中所作出的选择而清算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人生的价值、实践我们当代治者的责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努力的原因。




问题接踵而来,有人又会问,结果是定的,凭什么结果定了?为什么我是女人,他是男人?为什么她漂亮,我丑?为什么他健康,我残疾?为什么他的家境好,我的家境差?哪还有什么公平可言?其实不然,当我们提出这些问题时,其实是把视角完全放在了今世,在今世我们没有得到的就是不公,然而忽视了后世的存在。当一个人漂亮时,就会成为她的考验,清华北大无美女正是证明了这一观点。当一个人丑时,也许正是她的动力。当一个人有钱时,就会有非常多的穷人无法想像的痛苦,而穷人如果心态好的话幸福指数会非常的高。当一个人残疾时可能就会减少很多犯罪的机率,一个健全的人就很容易做到这些。如果把这些放在两世去看的话,富贫、美丑、男女等都是考验,最大的公平就是是否得到了拯救,而一个人选择信仰并不以富贫美丑做为前提。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的优势或考验,只看我们有没有遵循正道利用好安拉给我们的先天条件,如果善于利于,我们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下,都是幸福的。真主给人的信仰是让人幸福的,而不是让人痛苦的。故,我们不要去越超前定而徒增痛苦,所有的一切的着陆点都是幸福。




尾 声




信仰的历程远远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尾,这个历程会伴随着一生直到生命尽头,每一个生活历练或知识累积都会对信仰产生作用。用了四年时间才与信仰成为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那时信仰只存在了脑中却没有融入生命,真不敢去回想那没有信仰的行尸走肉的生活。然而回顾后却发现好像一切都被安排好似的,各个时期发生的事为因最终导致了走向教门这个果,静静地看着一个一个疑惑被解除,看着心门慢慢地向信仰敞开,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恩……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恶魔是如何从前方攻击人的? Part 1

安拉swt在第7章高处章的第17节中说: ثُمَّ لَأٓتِيَنَّهُم مِّن بَيْنِ أَيْدِيهِمْ وَمِنْ خَلْفِهِمْ وَعَنْ أَيْمَٰنِهِمْ وَعَن شَمَآئِلِهِمْ وَلَا تَجِدُ أَكْثَرَهُمْ شَٰكِرِينَ 然后,我必将从他们前面和后面,从他们右面和左面突然袭击他们,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人是不感恩的。(7:17) 以下是Shaitan(伊布利斯)对真主的话。通过这篇文章,如果真主愿意,我将尝试解释Shaitan(魔鬼)如何从前方攻击我们。让我们准备好了解Shaitan(魔鬼)的策略,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地在真主的帮助下抵御他的攻击。 这是一段对“mim baini aidihim مِّن بَيْنِ أَيْدِيهِمْ”这个阿拉伯词语的深刻解释,它在这节经文中确实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在他们面前”意思。它更多地表示立即在你面前、直接影响你的东西。这不是遥远的事物。魔鬼是看不见的,我们无法看见他,也听不见他的声音。那么他如何从前方攻击我们呢?当我们睁开眼睛时,眼前的是我们周围的世界。这是在谈论我们每天看到的事物。人类有冲动的倾向,总是想立刻就扑向眼前的东西。魔鬼想利用这一点。有些事情就在你面前,魔鬼说:“来吧,尽情享受一下,没有那么糟糕。”他不希望你考虑某件事的未来后果。 他希望你只考虑眼前的事物。当一个人眼前看到酒时,他只想立刻享受。尽管知道它是有害的,但魔鬼不希望你考虑后果,因为那是以后的事,即远离眼前。我们变得像是现在立刻就想要某样特定的东西。另一个“眼前”的意思是指物质的东西。换句话说,魔鬼希望我们沉迷于我们可以看到的事物。例如,有人不断地想着他想要拥有的一辆车。另一个人不断地思考自己的外貌。所以一个人不断地迷恋物质、外貌、品牌、产品,以及我要炫耀什么等等。魔鬼不让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具有满足感和快乐。 在《世人章》中,真主说:“魔鬼在人类的胸中教唆”。在阿拉伯语中,“胸腔”一词实际上也用于指代情感。真主在古兰经中另一处说:“(真主)使一些信士们的心得到治疗”(9:14)。这意味着,当真主使用“胸腔”一词时,他实际上也指的是我们的情感、感受,包括愤怒、恐惧、爱、贪婪、吸引力、懒惰、热情等等。我们每天经历的所有这些情感都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些都是正

恶魔是如何从右方攻击人的?Part3

安拉swt在第7章高处章的第17节中说: ثُمَّ لَأٓتِيَنَّهُم مِّن بَيْنِ أَيْدِيهِمْ وَمِنْ خَلْفِهِمْ وَعَنْ أَيْمَٰنِهِمْ وَعَن شَمَآئِلِهِمْ وَلَا تَجِدُ أَكْثَرَهُمْ شَٰكِرِينَ 然后,我必将从他们前面和后面,从他们右面和左面突然袭击他们,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人是不感恩的。(7:17) 我们继续我们的对话,讨论恶魔如何从多个方向袭击。我在之前的演讲中提到了他从前方袭击的方式,以及从后方袭击的方式,我刚开始介绍他如何从右边袭击。有趣的是,真主swt提到了关于他的多种权利(Imani),而不仅仅是一种权利(Yamini)。这就是说,从右边进行的攻击方式更加多样化,对于每个人而言,意味着不同的事情。 上次我向你介绍了右边与善行以及某种善良和正确性相关联的概念。在许多语言中,包括英语,"right"(右边)这个词不仅表示方向,还表示正确或者你应得的东西,比如“这是我的权利”(this is my right)。所以,这实际上不仅仅是阿拉伯语中才有的概念,因为“右手”(right hand)在很多文化中都与正义相关联,而“左手”(left hand)则与可疑行为、犯罪行为等相关。 因此,我之前提到,在末日审判时,那些受到真主喜爱并按正确方式生活的人将成为“右手”的人。现在我们了解到,恶魔从右边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攻击。 所以,我们必须稍微思考一下。简要回顾一下我向你介绍的一种攻击方式,也提醒了自己,那就是魔鬼会让你想起自己所做的善行,或者让我想起自己所做的善行,并让我们为此感到自豪。而善行本应让我们谦卑,但他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善行进行了反向思维,我们开始认为自己取得了成就。他们以为通过做了这件善事,他们已经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有时人们喜欢提及头衔,在世俗的生活中有各种头衔,有时人们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自豪,所以他们不愿意只说“我的名字是阿克拉姆”(Akram),而是希望说“我的名字是阿克拉姆博士”(Dr .Akram),尽管他们喜欢告诉你当别人这样称呼你时,感觉就不同了,但是你自己也喜欢听到这样的称呼,这是一个问题。或者有人说自己的名字,然后又补充说“一定要说博士”或者其他什么头衔,有时在伊斯兰教义上

开端章深入理解:Nouman Ali Khan Part-2

《古兰经》开端章第2节: ٱلْحَمْدُ لِلَّهِ رَبِّ ٱلْعَٰلَمِينَ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众世界的主,”) 在本系列的第1部分中,我已经开始解释这句经文。我已经在第1部分中解释了这句经文中“Alhamdulillah”的一些方面。你可以在下面的链接中阅读《古兰经》开端章的第1部分: 开端章深入理解:Nouman Ali Khan Part-1 若主意欲,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解释这句经文的更多方面。 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第1点: 假设真主至大在这句经文中没有使用“真主”这个词,而是使用“Alhamdu li rabbil aalameen”(感谢和赞美世界的主宰)而不是“Alhamdu li-llaahi rabbil aalameen”(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众世界的主,),那么它的意思将是:“ 赞美世界的主宰”。问题是,这也传达了类似的含义,那么在这句经文中使用“真主”背后的智慧是什么?答案是,那会导致歧义。让我解释一下。 世界上不同的人可能对真主有不同的概念。他们可能会接受“赞美世界的主宰”,但不接受“赞美是真主,他是世界的主宰”。这也可以从法老的魔术师的例子中解释。当法老的魔术师意识到穆萨(AS)展示的不是魔术,而是创造一切的至高权力。所以他们俯伏在地上做了叩拜。法老站在舞台上,魔术师们却在做叩拜。法老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困惑。当魔术师们从叩拜中站起来时,他们说:“آمَنَّا بِرَبِّ الْعَالَمِينَ”(我们已经信仰了世界的主宰)。 但法老仍然感到困惑,认为他们可能只是在谈论他,因为他曾认为他是主宰。但接着他们继续说“رَبِّ مُوسَى وَهَارُونَ”(穆萨和哈伦的主宰)。告诉法老,不,我们不是在谈论你。所以他们必须通过说“رَبِّ مُوسَى وَهَارُونَ”来澄清这一点。如果他们只是说“آمَنَّا بِرَبِّ الْعَالَمِينَ”,那法老就不会有问题。因此,《古兰经》中“Alhamdulilah”中的“真主”一词非常关键。因为《古兰经》的每个词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完美的。 第2点: “Rab”是一个拥有者。他是所有者(Al-Maalik),这使我成为真主的财产。这是“Rab”的第一个含义。第二个含义是“murabbi”,意思是确保成长的人。某人照顾某物使其能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