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开端章深入理解:Nouman Ali Khan Part5

在这篇博文中,若主意欲,我将尝试解释《开端章》第6节的一些注释和美妙的见解。本文是基于努曼·阿里·汗(Nouman Ali Khan)兄弟的一堂讲座所理解的。

《开端章》第6节:
اِهدِنَا الصِّرَاطَ المُستَقِيمَ
(“求你引导我们走上正路”)

在之前的经文中,我们在向真主寻求帮助。如果我们向真主询问应该做什么,那意味着我们已经准备好去做了。真主是主宰,而我们是奴仆。我们希望主宰给予指示,因此我们在请求真主引导我们。这意味着我们自己接受了奴仆的身份。'Arshidna' 在阿拉伯语中也是引导我们的意思。而 'Ihdina' 同样也是引导我们的意思,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理解一下。阿拉伯人如果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为了生存,他们需要引导来走出沙漠。这在那种情况下将是他们能够得到的最大礼物。因此,他们将引导与生存联系在一起。我们在这里请求真主最伟大的礼物,即“引导我们”。

此外,在这里我们不说“引导我”。我们说“引导我们”。这是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变。因为在这篇开端章的开始中,一切都在某种程度上是关于个体的。即“Hamd”(赞美)是个体的。真主只是我的主宰。真主的慈悲是个体的。审判日是关于个体的。每个人都将受到审判。但在这里立即切换到了“Ihdina”(引导我们)。因为在今世中,如果我们作为个体要与真主建立健康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作为一个社群一起前来寻求。我们需要其他人的引导。我们无法靠自己做到。这就是为什么不是“Ihdini”(引导我),而是“Ihdina”(引导我们)。

现在我们来略微了解一下“引导”。如果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就需要指引。有人告诉你,比如往左转然后右转等等。那是信息,不是吗?有时候,引导只是信息。你的辅导员的指导是信息。交通警察的指导是信息。GPS的指导是信息。但是真主的引导不仅仅是信息。真主的引导涉及到每一刻的个人选择。我们请求真主给予我们力量做出正确的决定。因为有时候,我们拥有了正确的信息,但仍然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请求真主的引导。

如果我们向真主寻求的引导只是信息,那么一次就足够了。例如,一旦我们掌握了做某事的信息,我们就可以相应地行动并达到目标。但我们不断地向真主寻求引导。就像我不能说我昨天喝了水,所以今天不需要了一样。所以,如果只是关于信息,就不会像这样重复。而且水不会在我们体内停留。我们需要定期饮水。引导也是如此。你并不拥有它。你需要不断地寻求。没有人能够说我已经掌握了,所以我不再需要。这就是为什么引导可以与水相比。就像渴望水一样,我们对引导也有渴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向真主寻求引导。

通常,这个句子被翻译为“引导我们走上正道”。但如果我们用阿拉伯语进行翻译,句子中应该包含“ilaa siraat”。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引导我们一直走到正道的尽头。”(同时也请与我们同行,当我们走在这条道路上时)。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向人们询问路径,而是询问目的地的方向。但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在询问目的地的方向,而是在询问路径。因为只有一条正确的路径。如果我们走在这条路径上,最终我们将到达目的地。你向真主寻求信息,因为信息是引导的一部分。

阿拉伯语中还有其他用于“路径”的词汇,比如“sabeel”、“tareeq”和“siraat”。那么为什么只在这个句子中使用“siraat”?那么我们来理解一下。'Siraat' 的意思是宽阔的路径(因此多人可以走),其次它意味着没有拐弯的直路,第三,它意味着危险的路径。所以它有这三个含义。'Mustaqeem' 的意思是直的。但这个意思在 'siraat' 中已经有了,为什么还要再提一次呢?'Mustaqeem' 来自 'istiqama',意思是笔直上升。所以这条路径不会向左或向右,而是向上走。在这条路径上行走的人正在升向真主。

当我们上升时,危险性会增加。因此,人们需要更加小心。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在走这条路时会变得更加关注。它还教导我们,在我们到达最终目标之前,没有保证。这就是为什么从语言上的意义来看,包括一直走到最后。此外,当你走得更高时,什么会提升?视野……对吧?你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你可以理解以前不理解的事情。你越往上走,你就越关注。因为如果从更高的地方摔下来,伤害会更大。因此,在这条路径上没有保证,除非你到达最终目标,否则你可能会在中途摔倒。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你可以通过古兰经的经文而上升。所以你越理解经文,你就越能看得更清楚,你的视野也越高。真主至大。

在这篇博文中,我试图解释了我从《古兰经》第6节经文中理解的一些内容。这是基于我从Nouman Ali Khan兄弟的一次讲座中所做的笔记。[1]



[1] 选择网络https://explainmequran.blogspot.com/2019/01/part-5-surah-al-fatiha-ayat-6-nouman-ali-khan-tafseer.html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伊斯兰与LGBT问题:重新构建叙事

以下文章基于卡尔·谢里夫·埃尔托布基博士(Dr. Carl Sharif El-Tobgui)在与保罗·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合作的《神学博客》(2022年7月17日)上的视频演讲,经过了轻微修改和注释,以便提高可读性。原始演讲的链接如下所示。 [1] 引言 今年的5月17日是加拿大反恐同、恐跨性别和恐双性恋日。在这一天,一张海报在加拿大一所大学的主持下宣传,上面描绘了两个戴头巾的穆斯林女性快要接吻的场景。 [2] 其他一些加拿大大学和高中也允许这张海报传播,以促进“多元的爱”。海报上还展示了一对混血同性恋伴侣、一对黑人异性恋伴侣以及一对由一位完全健全人和一位残疾人组成的伴侣,与两个穆斯林女性并肩,每对伴侣都在进行一种浪漫的行为。许多加拿大穆斯林对这张海报感到愤怒,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张海报明确禁止在伊斯兰教中进行的行为,却借用了穆斯林的专利象征(即头巾)。穆斯林社区进行了集体组织,并提交了一份由数千人签名的请愿书,从高中学生到穆斯林组织的领导人,要求该大学撤下这张海报。一位穆斯林写信给该大学说:“你们真可耻[...]对我的宗教进行如此侮辱性的嘲弄。” 不久之后,《LGBTQ Nation》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学撤下穆斯林社区抗议后女子戴头巾亲吻的形象》的文章。 [3] 大学最初对请愿书提出反对意见,承认这个话题是“复杂而交叉的”,但坚持海报将继续存在。《LGBTQ Nation》的文章以以下声明结束:“穆斯林文化本质上并非反同性恋:《古兰经》对同性恋没有任何规定(不像《圣经》);伊斯兰历史上充斥着公开描绘同性恋为一种美丽、平常事物的文本;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与基督教福音派、新教和摩门教相比,更多的美国穆斯林支持同性婚姻。” [4] 整篇文章从标题到最后一段都将反对海报的穆斯林描绘为不必要的“恐同者”:他们抗议的是一件据说他们自己的宗教经典没有谴责而他们自己的历史据称已经庆祝了几个世纪的美好事物。 然而,最终大学顺从了穆斯林社区的要求,并撤下了海报。这里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教训。值得祝贺的是,穆斯林社区——从那些有智慧和意识去辨别对伊斯兰教教义的颠覆的年轻学生开始,到勇敢发声的穆斯林组织给予支持——都做出了贡献。即使面对文化、政治和资本主义精英的强力议程,穆斯林社区在信仰、真理和理性方面取得了一次小而重要的胜利。 正如下文所详述的,伊斯兰教对同性...

如何保持头脑敏锐—— 谢赫·哈姆扎·优素福

在这场引人入胜的演讲中,哈姆扎·优素福谢赫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深远意义,汲取了他在多样化教育环境中的个人经历。这些环境包括传统的美国学校、马林县的一所创新实验学校,以及与西非人和阿拉伯人的互动。哈姆扎·优素福谢赫强调了记忆、语言能力和讲故事在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对电影和电视等外部刺激的依赖削弱了我们的独立性,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这次演讲主张采用一种培养对学习的真正热爱、保护儿童的纯真,并灌输对语言和文学的丰富性与美感的教育方法。演讲以强有力的呼吁结束,呼吁培育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我想欢迎大家来到这里,特别感谢约翰·泰勒·加托远道而来,讨论一个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几乎让我们打哈欠的话题,那就是教育。多萝西·塞耶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谈论教育,因为我们都经历过某种教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经历过错误的教育。她说,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学到任何东西的人,或许正是我们应该倾听的,因为他们对教育有话要说。 在来这里的路上,我在开车时想着我自己的教育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和在座很多经历过美国教育体系的人没有太大不同。我在加州上学,也在东海岸上学。我在想我的老师,因为老师是我们生活中如此有趣的人物。我想起了我的一年级老师吉尔莫太太——我记得她的名字。我能看见她的黑发,她是个非常高挑、瘦削的女士,几乎是经典的女教师形象。我的问题就是从那个课堂开始的。 然后我记得我的二年级老师,但特别是我的三年级老师威廉姆斯小姐,因为在三年级发生了一件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我被错误地指控了一件事,我记得当有人走进教室,凑到她耳边耳语时,我的那种惊恐状态。他们俩在所有这些小孩面前看着我,然后老师说:“哦,我们不喜欢做那种事情的男孩。”我完全不知所措,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我被带到校长办公室,用木板打了几下。这完全是操场上一个我的死对头的虚假指控。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品尝到不公正的滋味——我成为虚假证词的任意受害者,并因此受到了惩罚。这教会了我关于正义和不公的本质,以及当人们被冤枉、受到伤害时的感受,“injury”这个美丽的词源自拉丁语“injura”(不公)。 然后我记得进入四年级,福特先生。接着在五年级,事情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我有一个老师叫丹尼斯·哈斯林格,这是萨默希尔的开始。他读过……这是20世纪60年代,有很多实验性教学,我们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教学领域。...

折翼少年信仰史——郑益

折翼少年信仰史 毛货街中阿学校教义期末论文 折翼少年信仰史 学 校: 昭通毛货街中阿学校 班 级: 大 专 班 姓 名: 郑 益 指 导 教 师: 王 天 方 完 成 日 期: 2012/8/5—2013/1/4 目 录 前 言 一、解析无神论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二、破除对非穆斯林偏见,以爱示人 三、社会建构、边缘情景与终极信仰 四、驳宗教衰亡论 五、穆斯林生活的神圣感 六、断章取义,沉迷狭隘 七、念经大学生的使命 八、进化论的破产 九、接近发现“上帝粒子” 十、培养性灵,迈向成功 十一、疏远安拉忘创造,口是心非记主宰 十二、鬼话连篇的真实,真理之泪的涌现 十三、神圣世界的隐匿与重现 十四、中华文明的来源,信仰史观的重建 十五、从中华文明象形文字看人与恶魔(摘) 十六、 从“我”剖析投析主道的精神 十七、言什么?语什么?觉什么?悟什么? 十八、末日信仰的艺术 十九、前定—幸福之歌 尾 声 前 言 从记事起,便仿佛记得,户口上写着回族,然而并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含意,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也不知道它的要求,只记得这个民族不能吃猪肉,虽然这样说,但也经常吃.老爸只是自己不吃而已,也不阻止我;老妈是汉族,更谈不上什么禁忌了。 从小好像也听过不远处有个什么寺,但那时只是相当然的认为那里面是一群老和尚,并不知道还有清真寺这个名词,也从未听过伊斯兰、阿訇等名词,这些名词都是大学后才知道的。 刚到大学,有一个西宁的家伙叫安康,跑到我们寝室来串门,问我这是不是回族寝,让我们一起出去走走.于是我和室友杨绍欢就跟他一起出去散步聊天沟通感情,他们谈了很多莫名其秒的有关民族的事,我只是听着,也不感兴趣,只是礼貌性的笑笑.后来,我们走到了一个房子门口,他问我们礼拜不,我不知道礼拜是什么意思,就摇摇头.于是他就拿着一个像茶壶一样的东西漱口、洗脸、洗脚等.他旁边有个比较成熟的哥哥也在洗,我们简单的聊了几句,他叫沙漠,学食品的,几句简单的交谈很快就被他的气质吸引了,突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而后,他们进去礼拜了,好久好久都不出来,我和室友就没等了,直接去其他地方玩了,后来才知道那是斋月的泰勒威海拜,有二十九拜之多,怪不得要礼那么久。 过了几天,大学生活几乎进入正规后,学长学姐们组织了一个回族聚会活动,我那时对民族实在是一点都没有感情,实在不想去,后来听说是沙漠学长组织的并且他要做演讲,我才表示...